送技术送农资 鄱阳茨山组受灾农田丰产了
本报记者 余红举
“第一块田实割683.3平方米,实际亩产531.7公斤;第二块田……”11月10日下午,在上饶市鄱阳县乐丰镇茨山分场茨山组,经专家随机抽取3块示范田块进行实割测产,除杂、称量,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等专家,向茨山组村民通报了今年受灾农田的粮食产量。
今年茨山组村民稻虾种养基地受灾严重,期盼另外一块377亩高标准农田有所收成。没想到,9月开始,直播的晚稻灌浆结实期遭遇连续强降雨和持续低温阴雨天气(俗称“寒露风”),即将影响粮食产量。正在农民一筹莫展时,本报相约江西农业大学栽培技术研究团队,来到了茨山组,送来了技术、送来了农资,帮助村民过难关。
“我们这属于农场建制,前几年成立了合作社,搞稻虾种养。没想到上半年遭受洪灾,地处低洼地带的基地被淹,村民的收入打了水漂。”茨山组组长张学明告诉记者,除了稻虾养殖,他们组23户还有377亩高标准农田,因地势比较高,村民期待着栽种的优质稻能有个好收成,弥补稻虾基地的损失。
张学明口中所称的优质稻,是鄱阳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的双季稻直播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种植的水稻,亩产最高能达550公斤。村民刘开亚今年种植了21亩,抢收完早稻,他就直播了晚稻。“没想到,在晚稻抽穗时,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种了一辈子田的刘开亚心里明白,如果不做好田间管理,晚稻很容易出现空粒,粮食减产。
村民张学华今年淹了12亩稻虾田,较往年收成减半。种了23亩高标准农田直播水稻,一年的收成指望水稻丰产,可是,天气不好又让他的心揪了起来。
在得知茨山组遭遇天灾之后,江西农业大学栽培技术研究团队的成员们奔赴现场,指导农民抵抗“寒露风”。
“遭遇寒露风,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晚稻花粉粒不能正常成熟和受精,容易造成空粒;如果低温持续影响,晚稻的抽穗速度会减慢,抽穗期也相应延长,颖花不能正常开放、散粉、受精,致使空粒明显增多。”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吴自明说,为指导农民做好田间管理,研究团队奔波现场10余次,指导农民夜间蓄水、白天放水、叶面喷洒药物等进行保温。
“专家给我们提供药物、技术,一待就是一星期,把这块田当成实验田,从内心感激他们。”而今,望着金黄的稻田,听到专家通报的测产,村民心安了许多,“正是有了专家的物资和技术的保障,灾年有了稳定的收成。”
据了解,受“寒露风”影响,在专家的指导下,茨山组高标准农田比其他农田增产5.98%。村民告诉记者,去年收割,含水分的谷子直接卖给米厂1.08元/斤,今年涨至1.3元/斤。一亩田能多收两三百元。
据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专项、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的支持下,江西农业大学栽培技术研究团队在进贤、金溪、峡江、新干等地开展了水稻双季直播轻简高效栽培。
“这次我们一边指导茨山组农民增产增效,一边通过研究得出不同地区的双季稻直播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参数。”吴自明表示,多地研究数据表明,遭遇天气灾害,田间管理很重要,而好的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灾减损能力,显现出丰产、稳产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