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笔谈】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学校出台的《中共南昌大学委员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发挥好党委书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示范作用,本网特辟【书记笔谈】专栏,邀请学校各级党委(党总支)书记、单位主要负责人撰文赐稿,交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思考或经验,以期相互促进,共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本期刊发马克思主义学院卢忠萍在7月12日南昌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上的交流发言,全文如下: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也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要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承担全校思政理论公共课的教学单位,在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中,在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起着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渠道的作用。
按照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在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各自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的责任田就是守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但是,同时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似乎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话题。实效性表现为几个层次:最直观的表现:低头—抬头—点头;间接的表现:入耳入脑入心;第三个层次:教育对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最后一个层次: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增强学生求真至善尽美的获得感。
选择好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共鸣中接受,在接受中认同,就成为提升实效性的两个关键点,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过程,为此,我们在“两个转化”的过程中,围绕内容的选择和实施路径作了一些努力,形成了工作中的一些亮点。
1、“五步教学法”独树一帜
所谓“五步教学法”就是秉承师生“双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启、读、论、结、写作业”来实施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已前后坚持了十多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曾获江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作为江西唯一的一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教学方法择优资助计划。
2、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体验式教学
江西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素有“五大摇篮”之称,相对应的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五种精神”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展体验式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八角楼讲八角楼的灯光;在重走挑粮小道中体会朱德的扁担精神;在小平小道上感悟邓小平在江西的三年如何从小道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让学生在现实体验中感受历史,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从而增强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质感、动感与实感。通过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学生成长基因这两个转化,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思政课鲜活生动的素材,而成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3、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三因”要求,主动对接互联网,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使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从而使思政课“活”起来,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用好用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同时,主动对接互联网,将“网络示范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课程以及思政教育的新媒介等作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效补充。我校是全省高校中唯一4门思政课都建有独立教学网站的学校,也是在全省所有高校中唯一实现4门思政课均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的学校,还是在全省所有高校中唯一有教学方法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择优资助计划的学校。
总之,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仍然存在进一步努力的空间,探索无止境,我们将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