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08.03.2015  13:06
原标题:准确把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意义

2015年,迎来了又一个中国发展关键期——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聚焦的热点。

四个全面”,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四个全面”的宏大战略布局,将引领中国改革巨轮乘风破浪前行。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凸显党中央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四个全面”这一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凸显了党中央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忧患意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果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会成为不少社会问题的重要诱因,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着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让发展惠及最大多数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发展扫清障碍。尤其是当前我国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需要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就更加凸显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着力解决治国理政问题。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塑造领导干部的法治精神,锻造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党的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切实提升党的形象和威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和灵魂;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离不开其他三个“全面”。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障碍;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和谐有序的环境;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核心和政治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改革就是“驱动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通过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通过改革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来保证这三个“全面”工作的推进和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法治是理念和方法,也是框架和轨道。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其他三个“全面”的实现是路径和方法,也是规范和保障。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要通过全面依法治国来实现;另一方面,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才能规范有序地开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对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也体现了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可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