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热潮使中华全民族焕发了生机

10.08.2015  10:11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时,国内出现了一种空前未有的民族觉醒,这种社会进步才是把抗战坚持到胜利的保障。

  当年日本高级军官和谋士大都熟读中国历史,最欣赏的又是元朝灭宋朝、清朝灭明朝的事例,并以此为依据自认为能鲸吞整个大陆。在他们眼中,“支那人”仅具备乡土观念而没有统一的国家民族观念,不可能团结一致对外。他们没有看到,时代已经不同,此刻的中国正处在进步之中。

  中国古代形成民族共同体时,虽有最初的族群意识却存在很大局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精神,恰恰是在甲午战败后进行戊戌变法和反清革命时形成,可谓是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思想却在天下成为共识。五四运动高举起的爱国大旗,随后共产党人提出的反帝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更使热爱国家的精神成为开始觉醒的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抗战期间,一个窜到迪化(今乌鲁木齐)被抓获的日本特务在受审时便交待说,他最吃惊的是在这块偏僻的“回部”地区居然也是一片抗日救国的呼声。

  中国的觉醒,在当时的文艺界有突出反映。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起,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导下,文艺界掀起了鼓励群众抗战的热潮,例如街头剧、活报剧、独幕剧由于对剧场和舞台的要求低,其小型化、通俗化更适合战争时期的流动演出,表现的最为活跃。当时最著名的街头戏,就是《放下你的鞭子》,在1936年就出现在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