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古代外销瓷的神秘面纱

20.10.2016  13:09

江西广播网10月20日讯:
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中国古代外销瓷研讨会昨天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举行,在中外学者的揭秘中,作为“中国制造”曾经最大宗的外销商品,穿越时光而来的中国古代外销瓷 让人们看到了承载其中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江西台记者马丽报道:

16世纪,大批景德镇高品质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运往葡萄牙,美观、耐磨、品质好、光洁度高、易于清洗的特性,使陶瓷器皿逐渐取代银制器皿,成为葡萄牙皇室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迅速风靡欧洲,一度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英国独立学者、荷兰莱顿大学教授特里萨:“在嘉靖年间,有一批青花瓷的特殊订单,包括壶、瓶、盘、碗,把中国传统图案与佛教、道教或者儒家思想的内涵与葡萄牙王室、贵族、天主教会有关的欧洲图案结合起来,这些瓷器通常被称为最优质的瓷器,都制作于景德镇的私人窑。
中国古代外销瓷器型千样百态,花色奇异缤纷,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互相融的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中国外销瓷的数量无法估计,曾有外国学者粗略估算,明末到清中期,由欧美公司组织运输和销售的中国瓷器,大概有三亿件。这是“中国制造”最大宗的外销商品,也是“中国制造”遗留在海外的最大财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小琦:“欧洲还有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瓷器从汉代到清代都有,明清时期的是最多的,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广彩,彩瓷占很大比重,而且在外销瓷中,金彩数量非常多。
历代外销瓷都是“中国制造”留在海外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中国外销瓷纵贯12个世纪,横跨欧亚两大洲,渡过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万国千邦,是承载了东亚文明、西南亚文明和欧洲文明相互影响作用的“天下之器”,印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曹建文:“在陶瓷文化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们古代中国文明的代表,也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所以我们现在要宣传,通过这个来推动我们当代陶瓷的外销、外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