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8年筹集千万善款 救助397名贫困患儿

02.05.2014  07:34

  人物名片

  周晨燕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

  2012年1月,“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授牌仪式暨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演播厅举行。授牌仪式上,周晨燕作为四川省唯一医生代表入选,并最终当选为全国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2011年“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推选活动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报社主办,最终在全国选出4名医生、3名护士及3名公共卫生工作人员。

  从2006年起,“70后”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周晨燕,四处奔走,联系朋友、企业、慈善机构,筹集善款救助家庭贫困的白血病儿童。截至去年12月19日,在周晨燕的联系下,多家慈善组织与医院签订救助协议,累计筹款已达12391406.66元。在过去的8年中,共救助了397名贫困家庭患儿。

   45000元救助款

  为白血病患儿点燃希望

  2013年12月30日,杨先生5岁的儿子明明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由于病情严重,明明随后被送入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科进行治疗。杨先生拿出家中所有积蓄2万元,又向亲朋借了几万元。但这些钱,在明明第一个疗程时,就已花光。 整个家庭陷入绝望。“我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不行的话,等第一个疗程结束,娃娃情况好一点后,就出院放弃治疗。”杨先生说。

  一次救助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今年1月,周晨燕向杨先生发放了救助表。今年3月,在周晨燕的协助下,杨先生拿到了由慈善机构捐助的45000元钱,这笔钱将用于明明的后续治疗。“有了这笔钱后,娃娃的后续治疗有了着落,太感谢周医生了。”杨先生动情地说。

   及时的救助

  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明明是周晨燕救助的数百名患儿中的一名。从2006年开始,周晨燕就开始联系、筹集善款,救助家庭贫困无力治疗的白血病儿童。

  周晨燕的救助行动,源于一名白血病儿童的死亡。2005年1月,4岁的璐璐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低危组),这种白血病本是儿童白血病中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但是,由于家庭贫困,治疗一直断断续续,璐璐的病情被延误。2006年3月,因为严重感染,璐璐不幸病逝。 “璐璐的离世对我触动很大,我总觉得自己没尽够力来挽救她。”周晨燕说。

  在周晨燕看来,不少白血病儿童治疗是很有希望的:“儿童白血病中,75%以上的患者都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类白血病通过化疗,90%可以缓解病情, 70%以上可以完全治愈。及时的救助,就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璐璐离世后,周晨燕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组织白血病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她与成都的傅艳工作室合作,开始走上较为正规的救助之路。由她向工作室提供需要救助的白血病儿童情况,对方负责募集善款,捐款不直接交给受助者,而由受监督的第三方管理。这种模式先后救助了数十个白血病儿童。

  2011年5月,在周晨燕的努力下,华西第二医院先后与多家慈善基金签订捐助协议救助白血病儿童,一些国际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慈善行动中来。救助范围由当初的儿童白血病扩大至18周岁以下包括妇科肿瘤等儿童灾难性重病。

  工作之余,周晨燕会腾出时间与爱心人士接触,动员他们通过慈善机构定向捐助白血病患儿;发现患儿家庭经济上有难处,周晨燕会在第一时间联系慈善协会。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在周晨燕的救助情况统计中看到,从2006年到2013年12月19日,与医院签订救助协议的各慈善组织累计救助金额已达到12391406.66元,397名患儿得到救助。

   建公益儿童墓地:

  他们不该那么早离开

  成都市南郊的金沙陵园里,有一片儿童墓地,那里长眠着一些被疾病夺去生命的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这块墓地是周晨燕与志愿者募集慈善捐赠修建的“公益儿童墓地”。

  2006年以后,每个清明节、六一儿童节、春节等节日,周晨燕与志愿者们都要带上零食、糖果和气球来到这里。在山顶春晖园北区11排,并排矗立着5个小小的墓碑:8岁的艳艳、3岁的倩倩、3岁半的思思、4岁的璐璐、10岁的鹏鹏,墓碑上是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周晨燕是参与这个公益墓区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不该那么早离开,我们想给他们找一个能够安息的地方。”周晨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