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改革:教师流动,缩小校际差距

15.01.2014  15:04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把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破解择校难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加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城乡之间、区域内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择校现象的主因。教育部近日表示积极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各地已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积极探索。当然,校长教师交流还面临一些需要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小学、初中共9年的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因为由政府提供,所以其公平性备受关注。普及了义务教育,孩子们有学上了,怎么保障他们上好学?在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硬件已经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校长、师资的水平是其中的关键,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择校即择师”。因此,让教师、校长在一定区域内流动起来,就成为破解择校难题、让公众感受公平的重要一招。

  “县管校用”,顶层制度设计给力

  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记者日前在江西省宜丰县新昌镇、棠浦镇和山东省兖州市漕河镇管口村等地采访,发现当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而且电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都已经“落户”学校。

  这并非个别现象。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家长放心的地方,在一定区域内学校之间硬件的差距明显缩小。同时,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

  当下,学校管理水平、师资水平的差距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学校差距大,最大的差距是师资。

  对此,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解决。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措施。据悉,这项工作进展迅速,已经广泛征求了校长、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将于近期出台。

  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介绍,这次师资流动改革侧重五个方面,一是率先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二是扩大交流范围,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或任教达到规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均应交流,推进校长教师在城乡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及教学点之间的交流;三是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鼓励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手拉手、教育集团等办学模式和手段;四是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1999年至今的15年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与教师流动相关的12个政策文件,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颁布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流动轮岗。

  因地制宜,各地探索改革新路

  7种方式推进教师校长流动

  在探索校长教师流动新路径上,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全国已有22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并开展了改革试点。

  目前,各地主要形成7种方式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并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方式包括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制度、送教下乡及优质教师资源辐射。

  江西省宜丰县建立城乡小学同盟,促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流动。宜丰县分管教育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卢翔说,在试行的基础上,2012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围绕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全县城乡小学异质划片,建立4个教育同盟,同一同盟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参加交流者为教师总数的10%,其中包括班主任、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轮交流时间1年,政府出台文件,在职称评聘、福利待遇等方面向交流教师倾斜。同盟运行1年多来,农村学校有了明显的进步,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显示,有的农村学校教学成绩甚至超过县城学校,有的综合排名紧靠城区学校。

  刘丽红是宜丰县县城新昌三小的数学教师、总务主任,2012年曾交流到棠浦镇中心小学任教。她说:“我经常在棠浦镇中心小学上示范课,也听该校老师的课,还帮带新来的教师,与教师们课下进行了许多教学业务交流。潘有倩是我班上一个学生,开始她数学考60分,学习比较困难,我把她当作妹妹、朋友,她也很喜欢我,期中数学竟然考了100分。我回到县城后,我俩之间常常电话联系,她与我商量同学之间的关系、上哪所中学等事情。乡村教师以校为家,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非常值得我学习。”棠浦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黄菊兰去年交流到县城的新昌六小任课,她说:“通过新昌六小同行的传帮带,我提高了教学能力,特别是丰富了电脑制作课件的方法,还获得了全县讲课比赛一等奖。

  江苏省规定“各县(市、区)每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安徽省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每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积极推进教师“无校籍管理”。浙江省计划以县(市)为单位,全面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校长、教师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职达到10年、12年,均应交流。河北省邯郸市已建立市直学校对口支援县(市、区)农村教育长效机制,每年选派1000余名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则到主城区学校挂职学习、跟岗培训,省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到农村巡回讲学。

  到2013年底,全国已经有22个省的239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这些县通过校长、教师流动,使得本县域内小学、初中的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基本均衡。

  正视现实,流动涉及多方利益

  如何保障“流动”有吸引力

  各地积极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取得了有益经验和积极效果。但是,全国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地区校长教师交流的覆盖面不够广,交流的力度不够大,激励保障措施不够完善,个别地区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

  实事求是地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件难事,因为交流轮岗直接关系到校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等多方利益。“流动”处理不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影响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那么,如何保障“流动”尽可能让各方都接受、又有吸引力?

  教育部正在制定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让参与交流者经济上受到优待、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新翠认为,要制定科学的流动方案,保证流动过程的合理、公正、公平、有序。教师流动到新的学校之后,面对新环境,可能带来福利待遇、交通住宿、孩子就学等问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李奕认为,交流轮岗可以促使校际文化融合,但也需要注意各自长期积淀的特色校园文化。江苏省教育厅负责人说,将建立教师流动监督、补偿和考评激励机制。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说,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必须有在农村学校工作的经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和申报高级职称时,须具有在交流学校的任职经历。

  有专家建议,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周转房建设、职称制度改革等措施需要加强。

文章链接:教育改革:教师流动,缩小校际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