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数据价值7亿美金你读懂了吗

22.12.2014  23:17

  都说这是最好的年代,梦想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堪比恒河沙数,真正走到最后让世人惊艳的寥寥几人矣。创业企业靠什么吸引投资者?三大法宝不能少:刷脸造梦拼数据。

  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新兴产业和行业必须靠创业团队刷脸,靠兜售梦想情怀增强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的信心,而对于经历了高速扩张,开始见到未来曙光的行业,就必须进入拼数据的时代——拿出有说服力的关键数据,让世界相信梦想之外,你已经建立了相对优势,足以拿到胜利的入场券。

  经历了烧钱大战的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正是如此。在几轮惨烈的补贴大战、市场洗牌之后,最早的先行者摇摇召车已经不见声响,这个被誉为移动互联下一个风口的行业,如今成了BAT的三国杀。曾经依赖微信被认为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第一张船票的腾讯,看起来离第二张船票越来越近——其领投的滴滴打车以7亿美金融资,创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纪录。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淡马锡、DST在投资前委托公司对滴滴做了一个详尽的尽职调查,正是这份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数据,坚定了其信心,最终超过40亿人民币真金白银流入滴滴打车的账户。

  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份第三方数据显示,在除阿里大本营杭州以外的中国的所有一二线城市,滴滴的乘客数据都达到了对手快的近三倍。其中,被认为中国互联网竞争最白热化、最富旗帜性意义的北京和深圳,滴滴的领先优势甚至高达4倍。

  在用户调查中,对软件的使用依赖程度也体现出同样的分布趋势。在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中,高达70%的用户首选,而快的这一数据为29%。

  得用户者得天下。正是深谙此点,快的和滴滴此前都试图在用户数量上秀肌肉——在北上广等地的写字楼里,常常可以看见双方火药味十足的叫板广告:快的引用易观智库和艾瑞的数据称自己的市占率达到六成,“一骑绝尘”,而滴滴则争锋相对地打出了“4个小伙伴3个用滴滴”的口号,试图为自己的老大地位正名。

  真相只有一个,谁在撒谎?经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的这份第三方调研数据,和此前CNNIC的数据可以互相印证——在这家声名赫赫的行业机构调研报告中,也同样指出74.1%的用户选择使用滴滴,是排名第二位的快的打车1.48倍。不过比起花钱买数据过过嘴瘾而言,投资者要用真金白银做选择,其选择的第三方数据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为什么滴滴这个70%的数据如此让投资者心动?在互联网领域里有一个著名的马太效应——用户只选择最好的,不选择次好的(赢者通吃)。这个名字来自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正是在这个神奇的定律下,导致互联网领域行业排名“老大”的市场份额可能是70%,“老二”可能是20%,其他的占10%,但“老二”的价值不及“老大”的十分之一。

  不然请君看看,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百度、360和搜狗的份额也恰恰是如此分布,同样的分布还发生在中国的B2C电商市场,网游市场……

  看起来,马太效应也正在中国打车软件市场翻动着一江春水。因为从渗透率来看,中国近120万辆出租车中,滴滴的安装量为80万,快的为50万,市场渗透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落后者想要翻盘,必须借助极大的资本力量——比如比此前的数十亿补贴还要惊人的超级补贴战,但随着史上最大规模的7亿美金融资花落滴滴,这样的机会窗口已经接近关闭。

  在马太效应之后,互联网的另一个神奇定律也将发生作用,那就是诺维格定律——当一家公司在某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以后,将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企业通常可以利用自己的已有优势延伸到其他临近市场。最近滴滴不断释放出将进军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新领域,这个打车软件巨头的野心正是互联网产业规律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