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嫂”敲响邻里幸福门(图)

07.11.2019  10:33

◎文/图 记者付睿

        “你一定要回来,好好感谢一下这些热心的邻居。”近日,远嫁外地的宋海英接到母亲张桂香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母亲嘱咐的声音。

        前段日子,家住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3栋的父亲宋承襄意外跌倒,好在被一群志愿者们发现并及时送往医院。宋承襄身体恢复后招呼老伴给女儿打电话,叮嘱女儿务必回来感谢志愿者们。

        他们要感谢的志愿者实际上是一群特殊的邻居,一支他们身边的爱心小队——含笑社区“敲门嫂”志愿服务队。据不完全统计,服务队成立5年来,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排忧解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达3000多人次。

志愿者黄炳荣(右一)跟老人们唠嗑

        敲开邻里幸福之门

        “在吗?张妈妈。”11月3日,73岁的邹仙云再次来到宋承襄、张桂香家里。他们的女儿宋海英回来了。

        宋海英在浙江定居多年,见到邹仙云有些激动,迫不及待地拉着邹仙云的手表示感谢。这趟回家,她是特意来表达感谢之情的:“我父母多亏有你们关照。

        据98岁高龄的宋承襄回忆,10月19日上午,他下楼时不知道怎么一步没踩稳,就坐到了地上。此时正巧碰到来访的志愿者邹仙云一行人,大家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往附近的新钢医院。

        “因为送医及时,并没有大碍。”今年已89岁的张桂香对新法制报记者说,“每次复查,都是他们用轮椅推着我们去。他们就像亲生儿女一样照顾我们,很贴心。

        作为志愿者之一,邹仙云替宋海英义务“照看”父母已经5年了。

        据宋承襄张桂香夫妇回忆,2014年邹仙云来敲门时,他们还以为只是邻居之间串门。后来,邹仙云时不时去老人家里敲敲门,帮忙交交水电煤气费等。邹仙云每次上门,都会关切地询问二位老人的需求。张桂香腿脚不便,邹仙云总是帮他们把衣服洗净、晒好。

        事实上,邹仙云照顾宋承襄张桂香夫妇并非孤例。在含笑社区,这样的故事很多,这一切,源于“敲门嫂”志愿服务队的存在。

        据了解,目前,整个社区已有42名登记在册的“敲门嫂”,每人结对帮助2至4名老人。

        “还有更多不记名的志愿者争做‘敲门嫂’,为社区老人提供贴心暖心的服务。”含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丽芳说,“他们敲开了邻里的幸福心扉。

        组建志愿服务队关爱老人

        那么,这样一支“敲门嫂”志愿服务队是怎么建立的呢?

        含笑社区是一个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老旧社区,现有居民4000余人,常住人口约3000人,居民结构日趋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人占了六成以上,空巢老人也不在少数,仅中风偏瘫、身患癌症、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就有22人。

        这些老人谁来关心?怎样关心?成为社区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2013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含笑小区内的一条消息让人震惊。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中发生意外,“家人不身边,邻居不太清楚,待到家人回来才发现。”一名熟知此事的业主告诉记者,“到发现之时过了挺长时间。

        家人的痛苦,引起了当时含笑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的思考。王丽芳告诉记者,经过调研,2014年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开会决定,组织热心居民成立“敲门嫂”志愿服务队。

        “咱们是个老社区,年纪大的老人多,谁也不敢保证今后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杨光琴是较早一批参加“敲门嫂”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她非常赞成这一做法,“倘若是我们自己的亲人怎么办?

        “敲门嫂”最初的想法是时不时敲开老人的门,和他们说说话,拉拉家常,做些洗洗衣服、晾晾被子、打扫卫生等日常琐事。“后来还添加了代买东西、调解矛盾、代缴水电费等服务。”杨光琴告诉记者。

        “敲门嫂”里的热心老汉

        其实,说是“敲门嫂”志愿服务队,但队员并不局限于女性,也有不少男性。

        黄炳荣也是“敲门嫂”的一员,他今年71岁,身体硬朗,兼任含笑小区4栋、6栋、7栋的楼栋长,协助社区服务80多户居民。这三栋楼房的居民,平均年龄70岁,其中90岁以上的有5人,80多岁的有16人。

        只要有空,黄炳荣就会主动上门邀请一些独居、空巢老人出门散步、聊天,帮助做一些日常琐事。

        黄炳荣告诉记者,他怕老人有突发事情时找不到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

        邓世显今年73岁,为人热心,退休后被推选为含笑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并主动加入了“敲门嫂”队伍。

        今年2月,邓世显发现独居老人王善诚两天没见到身影,而平时老人每天都会下楼散步,到附近的公园溜达溜达。邓世显上楼敲门探访,没人应答,电话也打不通。

        因王善诚平时喜欢喝点小酒,怕出现什么意外,邓世显心里发急,马上跟居委会反映。几经周折联系到王善诚的女儿,得知老人是去赣州老家走亲戚了,邓老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从受助者到志愿者

        万树林夫妇家住含笑社区芙蓉西村小区,儿子在北京工作,夫妻俩都已60多岁,身体不大好。去年,万树林的妻子因病去北京住院治疗,万树林一人在家时突发脑梗住院。

        “敲门嫂”刘秋霞得知情况后,与丈夫李小刚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轮班陪护,跑上跑下办手续、煮饺子、熬稀饭,直到万树林的儿子从北京赶回来。

        今年59岁的“敲门嫂”杨光琴与万树林是前后楼栋邻居,因万树林病后行动不便,杨光琴每天都主动去看望,帮忙搞搞卫生、买买菜。

        “这两年,多亏了这些好邻居。”谈起刘秋霞、杨光琴、李小刚这些“敲门嫂”,万树林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

        今年86岁的李林妹,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独居多年的她对现在的生活

        非常满意:“每天都会有人来敲敲门,相约出去散散步、聊聊天,儿女们也不用担心我孤单。

        谢金娥是最近才加入的“敲门嫂”。谈起为何要加入志愿服务队,她告诉新法制报记者,有一次,她提了很多菜在路上走得很吃力,“敲门嫂”黄炳荣碰见了,二话不说就帮她提上楼去。后来,她无意中得知黄炳荣原来是做志愿服务,也就萌生了帮助别人的想法。

        谢金娥说:“在这里,左右邻居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哪家有事,只要招呼一声,大家都会来帮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11月3日,记者从王丽芳提供的一本“敲门嫂”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本上看到,里面记录着5年来大大小小的纠纷事件:2018年4月28日,含笑15—1—1 租户兴汪。事由:清理垃圾,每次故意把垃圾堆放在窗口、门口。已解决,相互多点尊重、多点理解;2019年1月15日,6栋3楼4楼因漏水问题吵架,杨光琴已经初步调解好,到办公室要了维修电话……

        “别看写得很简单,事做起来可不简单。”王丽芳补充道,就拿今年1月,3楼和4楼因住房漏水引发矛盾,杨光琴多次耐心劝说两家的老人。“上上下下调解了七八次。”杨光琴回忆说,“前几次还好,久了我们敲门都不开门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联系上了两家的儿女,让年轻一辈参与调解,事情最终得以解决。

        事实上,还有很多没有记录下来的事。有一次,黄炳荣为了一户孙儿的抚养费问题,竟调解到了凌晨。

        杨光琴坦言:“这几年,邻里纠纷等跟社区反映,社区都能及时回应并给予支持,是我们‘敲门嫂’的坚强后盾,所以大家做事的积极性都很高。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含笑社区“敲门嫂”参与志愿服务、为居民排忧解困、处理各类矛盾纠纷达3000多人次。

        渝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何智勇由衷地说:“‘敲门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积极探索,有助于弘扬新风正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据悉,该团队还入围了今年9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免费为居民理发十八载
    本报记者 陈 璋     近日,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