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雯:给官员一点抑郁的“权利”
7月23日,山东东平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郑某某被发现非正常死亡。经现场勘查、调查走访、调取监控视频资料和法医尸表检查,排除他杀,系自缢身亡。据同事和家人介绍,死者近年来有较严重失眠现象,并到多家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警方在其办公室和家中发现大量治疗抑郁的药物。(7月25日人民网)
又见官员自杀,而且又是抑郁症。之所以说“又”,是因为并不乏数据支撑。曾有媒体统计,从2003年8月到2014年4月,全国被认定自杀的官员112人,其中63%的人是因为“抑郁、压力大”。
在反腐依然任重道远的语境之下,官员自杀现象似乎掉入了“一看到就想到”的思维漩涡之中,即一看到官员自杀,很多人就立即想到其心中有鬼、畏罪逃避,甚至被某些人美名曰“保护家人、保护上级”。在现实中,这种情形的确也个别存在。
而在笔者看来,如此多的官员抑郁自杀,如果都被简单粗暴地定为畏罪,恐怕还是有失偏颇。换句不太恰当的话说,官员为何就不能真正因为抑郁而自杀了?
所谓抑郁症,也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在我国,目前约有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20多万人因重度抑郁自杀。
简单推论一番。全国公务员人数大概是700万,其中严格意义上的官员约占10%,也就是70万,是全国总人口的0.054%。同比例下,每年抑郁自杀的20万人中,抑郁自杀的官员应该是108人。而媒体统计的抑郁自杀官员数量,十年也不过七十余人。因此,仅从此角度,官员抑郁自杀当属少见。
但这并不说明官员们不容易抑郁。官员号称人民的公仆,但也是人民。有为人民服务的职责需要履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葬送政治生命;也有生活、家庭等方面需要保障,总不能为了服务他人而于自我、家庭全然不顾吧。也许有的人说官员们大权在握,还会抑郁什么?但事实却是,如果以权谋私,在反腐压力下怎能不抑郁?不以权谋私,就那点工资待遇如何养家糊口?2013年因买不起孩子奶粉而辞职的四川泸州某副镇长就是最好例子。因此,在如此形势下,官员们咋就不能“心境低落”一回?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抑郁症发生率仍在增高。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之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换言之,世界上抑郁症那么多,多官员一个“不算多”。
话又说回来,只有正确认识到抑郁症的危害,认识到官员也有普通人的一面,给官员一点可以适当抑郁的“权利”,给他们的精神世界松松绑、而不是每天必须“心境高涨”,才有利于做好自我调节,利于某些官员走出抑郁的阴影,作出符合自身价值定位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