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亲入浙沪

21.09.2014  17:13

人民网上高9月21日电  (肖成)9月18日,江西上高县熬阳街道居民李大志早早来到了上高县影剧院,他静候的是一场由上海浦东、浙江嘉善、江西上高三地近60位民间艺术家共同创作的一台反映三地民风民俗民情的文艺节目。李大志说,他曾经在上海听过“浦东说书”,这次活动让他在家门口看到了都市戏。

事实上,不仅江西人能在家门口看到“高大上”的都市戏,上海人也能在家门口看到“小清新”的赣文化。从2005年起,上高文化团连续10年11次以江西红色、古色、绿色等赣文化元素为题材创作文艺节目在上海浦东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新一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幕已启,走活市场之路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小小的一个县级文工团,送戏进上海一“”就是十年,而且,在毗邻上海的浙江嘉善又“落地开花”,上高文工团的探索带给人们哪些启示?

摒弃传统“等靠要” 主动出击闯市场

自1992年以来,上高文工团经历过5次体制改革。“每次改革都是一次发展的新机会。”上高文工团总经理朱诗勇说,改革必然有阵痛,但是发展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摒弃“等靠要”,从等“”下锅到找“”下锅。2005年,上高文工团尝试走出江西,与上海浦东文化馆和艺术指导中心联系,提出入沪巡演的想法,没想到好事一促即合,“当年就在上海演出了11场。”上高县文化和新闻出版局局长赵勇强说。

自此,江西老区上高和国际大都市上海浦东新区的十年文化“联姻”正式开启。

节目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工团“走出去”的第一站能否站稳脚跟。赵勇强说说,10年来,该团以市场为主体,每年演出的主题都贴近浦东新区的工作重心,贴近市民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两年,该团创作的舞台剧《井冈山上映山红》、《追梦的山里人》反响特别强烈。

外闯市场,不仅需要信心,更要自身过得硬。”赵勇强介绍,从2012年开始,浦东新区实行严格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招投标制度,全国有100多家剧团参与投标,仅10多家中标。面对压力,该团采取整合团内和社会资源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拿出精品和其他院团比拼,一举中标。

只有独辟蹊径打磨出自己的文化精品,基层文艺团体才有能力与大院团竞争,文化市场化道路才会越走越宽。”朱诗勇说。

连续10年不间断送戏进上海,上高文工团在上海市民中的知名度逐渐提升。浦东文化馆原馆长王坚说,上高文工团打响了自身的文化品牌。一些市民尤其是曾在江西下放的上海知青,还成为了上高文工团的“粉丝”,每年都追着看,部分安排在室内的演出甚至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为一切提供可能,这就是市场的最大魅力。上高文工团敢于亮剑,在市场中磨砺了自己,看到了花开的美丽,收获了珍贵的果实。迄今,上高文工团在沪演出189场,观众达到近30万人次。演出收入也由每场6000元增加到1.25万元。今年,该团又走进浙江,承包嘉善县文化“文化三下乡”项目,将“”出去的市场版图再次扩充。

找准文化“共振点” 各取所需得双赢

作为海派文化的发源地,上海市民缺的不是“洋剧”,不是“高大上”。上高文工团艺术总监李卫民告诉本网,上高文工团从第一次走进上海就编排具有江西红土地风情的“小清新”节目送戏入沪,契合了浦东市民的文化“胃口”。

比如,舞台剧《追梦山里人》就是将江西的傩舞、婚嫁、上梁喝彩、擂糕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歌舞其中,给都市居民别样的新鲜感。”李卫民说。

上海市民也是真心喜爱“赣文化”。市民黄德成追着连看五场;在世纪大道谢幕时,许多观众上台与演员拥抱、合影;在潍坊街道演出时天突然下起雨来,市民上台为歌手打伞……

10年两地交流融合,江西上高和浦东新区找到了文化建设的“共振点”。浦东新区购买公共文化活动,不断充实都市市民生活;江西上高深耕国内市场,在市场考验中成长、成功。

浦东新区浦南文化馆群文股长陈建伟对本网说,江西上高文艺工作者给他们送去的是一道道风味独特、质量上乘的赣味文化小菜。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演出200多场,平均每场观众2000人次以上,观众总人数达40-50万人次。

上高文工团连续走进上海和浙江,不仅发展了自己,也促进了沪浙赣的文化交流。今年,上高与浦东、嘉善达成共识,融合山区与都市文化,组织开展浙江嘉善、江西上高、上海浦东三地联动文化走亲活动。9月18日在上高首演之后,他们将前往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地进行“文化走亲”,展示各自文化魅力。

输出精品“赣文化”  思路升级谋转型

10年来,上高文工团“送戏进上海”,尽管每年节目主题不一,但紧扣江西的红、古、绿文化主线不变,输出的是“赣文化”,打的是江西地方牌。

一直见证上高文工团入沪巡演的李卫民告诉本网,上海人对江西的民风民俗、红色文化等有特别的感情。“以前有很多上海知青下放到江西,看到上高文工团演绎的赣文化勾起了他们年轻时的回忆。

赵勇强说,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只看到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卑微和落后,而没有看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光彩,也就没有上高文工团的文化走亲的辉煌。一年复一年的演出,让上高文工团获得文化的自信,“江西地域文化博大精深,只要深耕我们生活的土壤,就一定能够创作出叫好和叫座的文艺作品。

如今,上高文工团由以前“节目拼凑型”演出,升级为大型“舞台剧”演出,节目艺术内涵更高、文化特色更鲜明。固定资产也由2012年的6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演出收入今年将达到180万元。

尝试到市场甜头的上高文化团,也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转型发展。朱诗勇告诉本网,随着文化走亲的升级,浙江嘉善向他们抛来橄榄枝,希望他们能承接当地“文化三下乡”项目。此外,凭借入沪10年的经验积累,上高文化团正谋划走演艺经纪,以他们为载体,吸收江西的精品剧目等文艺作品,通过他们的渠道,让江西的精品文化走向更大的市场。  `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