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奖被指遭腐败侵蚀:作品评奖完毕就入仓库

30.04.2015  14:01
原标题:文艺评奖被指遭腐败侵蚀:作品评奖完毕就入仓库

文化部近日发布消息,全面清理整顿文艺评奖,取消精简一批文艺评奖项目,总体将减少60%以上。近年来,文艺评奖过多过滥,“双黄蛋”“多黄蛋”甚至人手一奖的滥发、滥评屡见不鲜,以权卖奖、以钱换奖竟然成了公开的秘密。这些乱象不仅使文艺奖项泡沫化严重,公信力缺失,更容易滋生评奖腐败。中央巡视组近日公布了对文化部等13个部门的巡视意见,其中提到了文艺评奖过多过滥,评奖中存在暗箱操作、利益交换问题。

发布

文化部:41个全国性文艺奖项,至少减六成

文化部介绍,目前各类全国性文艺奖项41个,将减少60%左右;曾经获得批准的评奖活动共10项,拟取消3项;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节庆活动,一般不设奖、评奖;由文化部及所属司局或单位举办的各类比赛、展演等活动,原则上取消评奖;对拟保留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减少分项和层级,原则上按照30%比例精简,下一步将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减少奖项设置和评奖数额。同时,加强文艺评奖管理,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修订“文华奖评奖办法”。

精简压缩奖项,并不意味着艺术评价的削弱,”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强调,“相反,我们要充分发挥包括理论评论、评奖、宣传推广、荣誉制度等在内的各种艺术评价手段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要大力加强艺术评论。

怎样切实加强艺术评论?文化部将组织实施“艺术评论体系构建和引导计划”,包括召开媒体座谈会,构筑主流媒体同频共振的联盟,放大评论声音;召开创作热点研讨会,牢牢把握文艺批评的导向,增强问题意识,对各种不良艺术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召开年度艺术形势分析会,编纂年度艺术发展态势研究报告。《中国文化报》将开设艺术评论专栏,刊发敢于讲真话、建真言,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文章,提高评论稿酬,扭转人情评论、红包评论的不良风气。

要处理好评论与创作的关系,把艺术评论时间前移,使评论与作品论证结合起来;树立清新质朴的文风,增加评论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董伟说。

解读

人情奖、政绩奖、关系奖败坏文艺土壤

多年来,文艺评奖是我国文艺创作领域最重要、地位最显赫的“指挥棒”。艺术家的艺术成就以评奖为衡量标准,文艺团体或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也以获奖为考核指标,这使评奖中的暗箱操作和权力交换渐趋泛滥,评奖的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文艺评奖“过多过滥”,“潜规则”发酵,人情奖、政绩奖、关系奖、腐败奖在其中“鱼目混珠”,败坏了文艺土壤和社会风气。

在文坛,鲁迅文学奖屡曝黑幕。2014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作家阿来零票落选,愤而发出“我抗议”之声,表示期待“每一个写作者都能得到公正对待”。与此同时,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诗人周啸天获得该奖的诗歌也因水准较低受到网民“炮轰”,被指为鲁奖“丑闻”。

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方方多次通过微博批评鲁迅文学奖暗箱操作,指责一位诗人在评奖中得以全票通过是源于“推荐前就到处活动”。

去年,“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南充川剧团原副团长胡瑜斌被曝贪污受贿,获刑5年6个月。其中,胡瑜斌就曾以参赛中国梅花奖要聘请专家老师指导为理由,采取虚开发票等方式套取公款17万元。文艺腐败,在文艺评奖的各个环节都曾如影随形、悄然发生。

为名争利,文艺评奖逐渐被腐败侵蚀

文艺评奖是如何被腐败侵蚀的?专家指出,首先,地方文化政绩观诱生腐败。一些地方为争夺“承办”文化颁奖活动,给当地增光添彩,往往需要数额不菲的“跑奖”经费。而一些国家级文艺大奖竞争异常激烈,能否获奖关系到地方的“脸面”和官员的政绩。因此,各地文艺主管部门往往不惜投入重金,甚至千方百计寻找门路、买通评委,争夺有限的获奖名额。

其次,“评奖文艺”的生产逐渐形成机制。一些纯粹以获奖为目的,脱离群众喜好、市场需求的文艺作品纷纷出炉,好大喜功、投资不菲,但评奖完毕就投入仓库。此类“评奖文艺”的生产制作流程给腐败提供了空间。

再次,文艺评奖与文艺工作者的升迁、职称、待遇、名气息息相关。在名利双收的诱惑之下,一些文艺工作者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赤裸裸地用金钱买奖。

改变“评奖是唯一指挥棒”文艺生态

此次文化部削减六成以上文艺评奖,受到业内人士的欢迎。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超过90%的各种评奖都是由民间主导的,而减少评奖、加强评论,则使文艺更多面向大众、面向市场,接受观众的检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化界名人告诉新华社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在呼吁减少评奖,消除腐败。“少数缺乏公信力的文艺奖项,已经形成了既得利益的链条。文艺评奖中的腐败问题,说白了就是文化领域的权力寻租。一些官员、一些文艺奖项的操控者成为既得利益者。如果取消评奖,这些手握权力的官员就会丧失权钱交易的资本,而变成文艺的‘服务员’了,这当然是他们所不情愿的。

此次文化部门削减奖项,我是很赞同的。我认为,从严制定奖项,从一个方面讲,也就是提高其含金量、提高其社会影响力。”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说,一直以来,我们有重评奖、轻评论的倾向。在艺术评价体系里,评论和评奖应当是同样重要的。对于剧目而言,能够从评论中汲取进一步修改提高的营养,现在很多的优秀经典剧目,都经过专家评校之后再加工提高的过程。

文艺界人士呼吁,一方面,需要改革并完善评奖机制,让评奖“透明、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接受人民监督。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文艺评论,让艺术回归艺术本身而不再是名利的附庸,改变文艺界“评奖是唯一指挥棒”的生态。

反腐,文艺界不应成为盲点

文艺评奖的乱象,折射出权力与市场的混乱与错位。一些文艺圈子市侩文化盛行,艺术家不琢磨作品本身,反而拜码头,跑关系,希图一朝获奖终身受益;一些部门还存在错误的文艺政绩观,往往把获奖当作指挥棒,片面以奖论英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买奖、跑奖腐败时有发生,让一些兢兢业业搞创作的文艺工作者感到心寒。

在反腐已成高压态势的今天,文艺界不应成为盲点。规范文艺评奖,净化文艺环境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评奖制度,严格评奖标准,规范评奖程序,严肃评奖纪律,坚决杜绝大奖满天飞;另一方面,要确保清理整顿有实效,做到放权限权,坚决打掉权力寻租空间,以权力“瘦身”为文艺“强身”。(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