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垃圾治理印象
中国建设报讯 记者 王纪洪 2015年12月下旬,中外新闻媒体聚焦江西“一带一路”江西行暨高铁时代看江西的40余名记者,专程来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中心村,采访率先实现垃圾分类等新农村建设等专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景如画、干净整洁、设施完善的美丽乡村。
有着1.3万多亩山林、6000多亩水塘,江西省新余市良山镇下保村处于群山环抱中,只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垂柳依依,屋舍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尽显徽派之风韵,真可谓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就是这样一个辖7个自然村、有着352户人家1106口人的村庄,获得了“省级生态村”、“全省新农村建设‘整治建设先进自然村’”、“全省水生态文明村”等几十个国家和省市区荣誉称号。下保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村里推行的一项村规——垃圾分类处理。
据新余市市长董晓健介绍,前不久,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现场推进会在新余市召开,推广新余市良山镇下保中心村加快中心村建设,实现垃圾分类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发展升级的新样本。
记者走进下保村,随处可见保洁员在细心保洁打扫,并将垃圾运到村里的垃圾处理厂焚烧。村党总支书记胡云华介绍,下保村在新余乡村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每个村小组都有一个保洁员,每天都是两次打扫,把焚烧的垃圾焚烧,回收的垃圾全部要回收起来,有害的垃圾统一起来,一起填埋。村里共有10个保洁员,村委会每月发给每人500元钱。愿意当保洁员的人,都是村里觉悟高、热心环保的人,虽说钱不多,可大家都把它当个事业干。而保洁员的敬业也带动了村民们,经过两年多的摸索,村民们将垃圾分类处理运作得井井有条,垃圾循环回收处理成了这个山乡小村的生活常态。
据了解,以往下保村只注重村庄的道路硬化、房型改造等“物”的建设,一些自然村庄出现“空巢化”现象,造成公共设施浪费。而一些大村庄却因没有纳入建设范围,脏乱差现象严重,群众急需的公共服务得不到满足。近些年,新余市启动中心村建设工作试点,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和实践,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从整治村容村貌入手,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其主要做法有三:
一是提升村容形象。下保村以“六改四普及”为抓手,开展对7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彻底改变村民的生活习惯。改水改厕331户、硬化道路15公里、硬化房前屋后地面3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2.9万平方米、建新房1.274万平方米、粉刷房屋外墙4万多平方米,形成林村一体、村水、村路、村田相依的森林景观。
二是注重环境卫生。将村庄垃圾处理与改水改厕、沼气、有机肥料、移风易俗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再循环物资,采用“户集、村收、乡运、区统一处理”的方式,对村庄垃圾减量化处理。
三是完善设施。新建一批文体设施,增加公共厕所、便民超市、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并在湖边、村内渠道安装景观护栏,使其成为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