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无人区》:或已达到电影审查的一种上限

10.12.2013  14:41

  电影《无人区》终于公映了。在导演、制片人与电影总局你来我往的博弈中,《无人区》笑到了最后。

  一部被认为存在禁区的电影,拍摄完成后历时4年才能上映,这大概算得上是一个奇迹。宁浩的高明之处在于坚持,只要《无人区》还有一线生机,那就不轻言放弃。从某种意义上说,《无人区》能够公映是电影制片人与电影总局妥协的产物。当然,从《无人区》最后公映版本的尺度看,这种妥协其实算得上是一种双赢而不是双输。电影审查委员会认为已经剪到了可以容忍的程度,而导演自己也认为尽可能地保持了电影的原貌。

  看完《无人区》,我们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部影片的尺度很大,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电影审查的一种上限。整体来看,《无人区》的场面是灰暗的,情节是暴力的,故事是残酷的。虽然不能说这是一部只有坏人的电影,但电影里面的坏人真的很多。在《无人区》里,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人的动物性,人们生活的状态也类似于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虽然电影《无人区》给了一个相对比较温暖的结尾,但《无人区》里那条公路上的故事才是真正的重点。暴力、枪战、舞女、杀戮,我们在《无人区》里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残酷。

  对于《无人区》能够公映,相信很多人会将功劳归功于电影审查制度的进步。言外之意,就是当前电影审查制度越来越宽容,对电影拍摄的尺度越来越放开。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在影片与审查制度的博弈中,这种尺度如何把握将会越来越难。尽管《无人区》被屡次要求修改、重拍,可到最后的尺度依然很大,甚至于超过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预期。这说明电影拍摄尺度和审查尺度实际上出现了一个正相关的关系,那就是拍摄尺度大了,审查的尺度也可能会随之放开。如果从鼓励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对于观众而言,电影本身应该存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如果按照国外的分级标准,《无人区》应该属于限制级的影片,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影片在国内影院是面对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很显然,这是不正常的一种现象。

  《无人区》的公映一波三折,最后成功通过电影审查,这当然是影片的一种幸运。凭借徐峥、黄渤、余男等人的票房号召力和观众的同情与好奇,《无人区》票房轻松过亿,这也是影片的一种幸运。《无人区》可以成功突围,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影片可以有同样的幸运。电影审查制度也好,电影分级制度也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在电影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和观众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显然,目前这个平衡点并不好找。正如冯小刚所言,“每当我要拍什么,我心里先得琢磨‘这能过(审查)吗?’”(关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