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江西日报网】“金牌”背后的协同培养模式创新

18.12.2015  15:46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5-12/17/node_194.htm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014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要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加快部分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金牌讲解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在高校教学改革道路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时间定格在2012年10月10日。这一天,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首届“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宣告建立,成为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实验田”。

目前“金牌讲解班”已经历时3年多,共招收四届119名同学,已有两届48名同学放飞在广袤的青山绿水之间,因整体提升江西旅游讲解人员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而受到旅游界的青睐,被誉为江西旅游业的“人才摇篮”。

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新的尝试  

如何提升江西旅游讲解人员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快速造就一批职业道德优、文化素养高、形象气质佳的优秀高端讲解人才,使江西旅游服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在省领导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省旅发委、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组织协调下,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首届“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呼之欲出,成为江西高校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省有关领导对“金牌讲解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多次对“金牌讲解班”的办学做出重要批示,多次调研“金牌讲解班”教学效果,多次为“金牌讲解班”授课。按照省领导在全省高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五个一流”的要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导游讲解人才的文化内涵与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精湛的才艺、优雅的气质、深厚的底蕴、娴熟的技能、俊美的形象”,能胜任政务、商务接待,旅游讲解服务,着力把这个班打造为江西旅游业的“金名片”。

为克服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倾向,该校组织专业教师就培养目标、能力素质要求、课程体系、条件与保障、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设计,先后3次组织召开“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集中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兄弟旅游院校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一个协同创新的培养方案新鲜“出炉”。该班打破了三个“界限”,一是打破了专业界限,全校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以自愿参加该班;二是打破院校界限,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不仅可以在本校本科大学生中选拔该班学员,也可以在全省本科院校大学生中进行选拔;三是打破了学与做之间的界限,把学与做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人才。

该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全力推进“金牌讲解班”办学,在优秀生源选拔、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团队打造、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一颗生机蓬勃的种子正在发芽。正如亲自担任“金牌讲解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的该校党委书记李红勇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的责任,就是要立足江西,面向区域,辐射全国,点燃江西旅游业闪亮的星星之火。

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的“六大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精湛的才艺、优雅的气质、深厚的底蕴、娴熟的技能、俊美的形象”的人才培养具体要求,“金牌讲解班”秉承改革创新,特色办学,强化综合素质的办学理念,以“五个一流”(即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质量培养行业一流人才)的办班宗旨,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 选拔方式改革:打破壁垒,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招生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招生,仅依据高考分数和个人志愿,忽略了对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考量。这样的选拔机制,对了旅游行业来说,尤为不适。旅游行业属于服务业,有其自身特有的行业标准和人才要求。唯有把好“入口关”,才能保证同学们今后的“出口”。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的选拔考核紧紧围绕旅游管理高端应用型人才评价要求,着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采取“专业笔试(中英并举)、口语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三位一体,择优选拔”的方式,对应试学生的语言水平、才艺特长、形象气质、职业能力,以及理想目标、思维反应、心理个性等方面,严谨、客观、全面地进行考评。经过层层遴选,首届“金牌讲解班”33名同学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八个不同的本科专业。前期不同的专业背景可使他们更好地融汇各专业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从第二届“金牌讲解班”招生开始,该校再次突破,从省内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择优选拔学生进入“金牌讲解班”学习。这样的选拔模式尤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开辟了旅游高等教育跨院校、跨学科、跨专业选拔的新路径。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协同创新,构建“ 1+X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坚持学生为本、满足专业需求、突出学以致用、强化教学相长为原则,“金牌讲解班”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手段、评估体系及培养环境的角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系统,构建了可行性、操作性强的“1+X”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能力养成等培养过程各个环节中,围绕总体指导方针有针对性制定实施细节,使金牌讲解导游人才更好地与行业需求接轨,与就业岗位对接。该模式通过学校与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全方位、深层次、持续性合作,充分发挥政—校—企协同创新的优势,联合培养卓越导游人才。“1+X导师制金牌讲解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需要依托政府旅游主管部门、学校、学院、合作企业以及教育研究机构五方共同推动,校、院、政、企、研各方联动,形成“五维一体”的管理共同体。

【旅游部门】提供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规范人才的能力构成,确定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的主方向,全面统筹和协调模式运行所需要的资源,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模式运行的“指南针”;

【学校】提供教学改革、模式运行的政策支持、设施设备支持、人才引进支持、经费支持等,作为模式运行强有力的“风帆”;

【学院】作为模式的“缔造者、执行者及掌舵者”,确保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运行性,并负责具体落实模式运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达成,是模式运行的“载体”;

【合作企业】作为模式运行的“共同的执行者”,配合学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搭建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平台,确保学生的在岗学习落到实处,并为教师的挂职锻炼提供完善的平台;

【教育科研机构】承担教育教学改革咨询的任务,及时纠正方向,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改革的具体指导。

三是课程体系改革: 多元整合,建设“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影响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模式,最核心的是课程。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设置陈旧老化,以及学生能力与技能培养的缺失是造成旅游人才教育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等两大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根据旅游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总体要求,按照“突出特色,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手段,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模块,强化专业实训比重,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实行专业课程、语言课程及素质教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构架,即以紧凑、充实的“金牌讲解”专业课程为主体,如模拟导游(双语)、江西历史与文化(双语)、客源国概况(双语)、导游业务,旅游美学等,辅以足量的语言类课程,如旅游英语视听、旅游英语口语、语言与交际、旅游英语口译等,匹配丰富的素质教育课程,如旅游接待礼貌礼仪、中外名篇经典诵读、声乐、舞蹈与形体等课程。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双聘双师,打造一支“双高双师”特色教学团队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针对“金牌讲解”导游人才培养对教师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双重要求,把建设“双高型”、“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建设的两大目标,积极调整、整合“校、政、企”三方资源,着力加强“双高双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协调下,整合校内交叉学科优质资源,遴选出一批学术视野宽阔、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和“双师型”教师,师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出色,学缘结构良好,保证了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行。该班教师团队中,10余人有旅游企业咨询顾问、高级茶艺师、中英文导游证、出境领队证等行业从业资格证书。

此外,学校还主动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发挥校、政、企以及与兄弟旅游院校之间的联动,采取双聘双师,在全省范围内聘请了一大批常年征战在旅游产业一线和旅游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构建了“金牌讲解班专家资源库”。他们为“金牌讲解班”学员开展了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瞄准前沿、聚焦热点的专题讲座。

五是 实践教学改革:政校企合作,大力实施“四化”实践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特色,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创造性地实施了实践教学的“四化”模式,即“实践教学内容市场化,实践教学场所现场化,实践教学师资企业化,实践教学时间持续化”,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快速而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一步到岗”。

根据校企协作机制,与合作企业横向开展多类型、深层次的紧密型合作。自“金牌讲解班”创办以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南昌滕王阁游轮客运有限公司、神农源风景名胜区、深圳国旅新景界等知名旅游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有各类紧密合作型实习、教育、就业基地20余家。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模式论证和实施、人力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通过企业教学平台,学生们开阔了专业视野,增长了见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得到提升,良好的职业精神素质和职业习惯得以养成。同时,合作企业也解决了优秀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完善了管理模式,修正了管理理念,提升了企业文化。学校与合作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努力促使双方形成长效、互惠、共赢的机制。

同时,学校注重打造实践活动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根据美德教育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主题,将家庭、学校、敬老院作为传美教育的重要基地,组织和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金牌讲解班”学生与南昌市麻丘乡敬老院结对帮扶,定期组织学生赴敬老院给老人提供敬老爱老服务。与省内各景区景点友好协商,定期安排“金牌讲解班”学生赴景区景点提供讲解志愿者服务。通过志愿者服务,学生们不仅锻炼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在实践中升华道德情感,内化美德精髓。

六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推陈出现,创设学生学业多元考核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树立教学服务质量观”的总体原则和“以人为本,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思路,学校实行了校院“双重监督,分层管理”指挥系统;构建了囊括教学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部分的教学运行系统;完善了校、院两级管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了基于“‘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金牌讲解班创设了“三阶段、三课堂”的学业评价模式,即将金牌讲解班学生的学业评价分为“学校学习”、“现场实景教学”以及“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和“理论学习课堂”、“技能实训课堂”以及“行业岗位课堂”三类课堂实施完成,真正形成“三边联动,四位一体”的学业评价保障机制。从学校、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核心动力以及主导力量,以此来保障学生学业评价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面向市场,服务社会,“金牌讲解班”辐射效应凸显  

  作为可复制模式,“金牌将接班”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辐射至校内其他专业办学。如学校成功举办药学院的“九洲制药班”、通信与电子学院的“亚龙班”、旅游学院的“庐山西海班”、美术学院的“瓷上绘画班”等。近年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已与省内外200多家行业协会、企业、中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合作基地、开办校企合作实验班等方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关系,探索校企、校校、校研合作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先驱者”,发挥了较好的社会辐射效应。已有部分省内地方本科院校,如九江学院、上饶师范学院等先后来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就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交流,共同探索新形势下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