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败赔中方军舰有多少在解放军服役?

08.05.2015  15:17

中国代表抽中第2份日本军舰后的合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对于战后残存的大量日本军舰,盟军挑选了135艘驱逐舰以下的无武装舰艇赔偿给中、英、美、苏四国,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中国所得赔偿舰有哪些?这些舰艇最后的归宿如何?

  中国海军抽得上签

  1947年6月18日上午,盟军总部6楼大礼堂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中、英、美、苏四国均分日本舰艇会议。中国驻日代表团 派出海军上校马德建为国家代表,海军上校姚屿、少校钟汉波、上尉刘光平为随员,出席会议。

  135艘舰艇包括已卸除武装的驱逐舰26艘、海防舰和辅助舰109艘,盟军总部将它们按吨位大致平均分为4份,中、英、美、苏四国各得一份,作为日本对盟国四强先行赔偿的一部分。每份舰艇已经编号并列表,抽签分配。

  中国代表马德建抽中的是第2份日本军舰,该份舰艇共34艘,包括7艘驱逐舰、17艘护航驱逐舰、2艘驱潜舰、1艘运输舰和7艘其他舰只,总吨位约3.6万吨,而且现存日舰中排水量最大的2艘驱逐舰“宵月”号(标准排水量2701吨)和“雪风”号(标准排水量2050吨)都在其中,是最理想的一个签。

  由于分得日本赔偿舰的4国国力不同,各国处置这些舰艇的方法也不同:美国将赔偿舰就地拆解,英国将赔偿舰拖出外海炸沉,苏联将赔偿舰编入部署在海参崴的远东舰队,而中国则决定将34艘舰艇当成海军主战兵力使用。

  赔偿舰到上海万人空巷

  据协定,34艘军舰分4批开往中国,第1批8艘军舰在抽签结束后就已在佐世堡港待命起航,钟汉波被任命为第1批8艘军舰的领队官,在他手下配备了200余名日本海军士兵,由前日军军官高岗带领,驾驶军舰前往中国投降。7月1日,舰队挂着红蓝两色E字缺角形制的日本俘虏旗出发,由于遇到大雾,耽搁了一些时间,于7月3日下午抵达上海吴淞口。这支舰队经过上海外滩时,几乎是万人空巷,上海市民争相观看当年不可一世的日军是如何投降的。7月6日,在上海高昌庙码头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军舰上的日本旗帜被降下,升起了中国国旗和海军旗,随后又对这些日本军舰进行了改名,并编入中国海军。

  之后3个月,另外3批日本军舰相继前来中国投降,其中第二批驶入上海,第三批和第四批驶入青岛。10月3日,签字移交,次日举行接收典礼。至此,34艘日偿军舰全部接收完毕。按照接收顺序,国民党海军将其临时编号为“接1”至“接34”。

  日偿军舰归宿不同

  日偿军舰来华后,其归宿大不相同,可分为4种类型:

  第一类,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这类舰艇共有17艘,其中,“接1”最为著名,它原名“雪风”,在日本海军中名气很大,曾参加中途岛等海战。该舰在上海移交,命名“丹阳”号。“丹阳”号损坏过于严重,一直未曾武装服役,到台湾后因海军急需一线战舰,于1952年10月勉强装修完毕,并随即出访菲律宾。1956年“丹阳”舰秘密奉派开赴浙江海域,向鲠门岛解放军营房猛烈炮击,消耗完库存弹药后逃回台湾。此后,“丹阳”舰参与了劫夺波兰及苏联油轮等事件,1971年被拆解。

  第二类,未真正服役。这类舰共有9艘,其中,驱逐舰“接17”值得一提,该舰是日本战时所造的最大型驱逐舰,原名“宵月”,后命名为“汾阳”。该舰接收后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而长期不能行动,始终列为保管舰编制。1949年2月自青岛拖往台湾基隆,暂作训练舰使用。1949年5月“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后,国民党计划将“汾阳”号拖至日本进行整修并武装,后因经费所限放弃。1962年至1963年,该舰遭拆解。

  第三类,被人民解放军俘获。这类舰共有4艘,它们是海防舰“接5”(后被命名为“武昌”号)、“接6”(后被命名为“济南”号)、“接12”(后被命名为“长沙”号)和“接14”(后被命名为“西安”号)。这些军舰均在上海被俘,都被编入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分别参加了解放浙东沿海岛屿的战斗。

  第四类,毅然起义,加入人民海军。这类舰艇共4艘,它们是海防舰“接4”(在长江起义,后命名为“惠安”号)、“接15”(在长江起义,后命名为“吉安”号)、“接22”(在青岛起义,后命名为“沈阳”号)和木壳扫海特务艇“接32”(在山东长岛起义,后命名为“秋风”号)。(摘自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