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QE时代的亚洲课题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05.11.2014  11:07

  六年时间、4.48万亿美元,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的到来成为美国金融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金融巨擘雷曼兄弟倒台后,尽管争议声常伴左右,但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眼中,针对金融危机紧急出马的QE确实曾在挽救美国金融体系、帮助美国走出经济衰退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联储在上月末的政策会议上如期宣布结束被誉为“无限量宽松”的QE3政策,同时明确下一步政策重点将转向加息,这意味着金融危机以来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盛宴即将落幕。

  在告别QE后,世界经济版图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又将如何应对?上证报邀请到野村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苏博文(Robert Subbaraman)、贝莱德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孔睿思(Russ Koesterich)、荷兰国际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姆·康登(Tim Condon)及Action 经济研究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麦克·英格伦(Mike Englund)共同探讨后QE时代亚洲经济的机遇与转型。

   从QE功过看未来美联储政策

  上证报:您如何评价QE对美国经济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满分是十分的话,您会给它打几分?

  苏博文:我会打8分。如果没有QE,美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可能会经历一轮全球性的衰退。第一轮QE是最有效的,因为它是市场没有预料到的。

  孔睿思:近期美国经济走强也有不利一面,比如对货币刺激政策的需求减少。正如预期的那样,上周美联储结束量化宽松(QE)并逐渐停止长期债券购买计划。美联储还表示,劳动力市场已有了大规模好转,而近期的低通胀则是暂时的(持续走低的能源价格是短期通胀下行的主要压力)。所有这些都表明,美联储仍可能明年夏天开始加息。

  蒂姆·康登:很难评估QE带来的影响,因为美联储还在讨论如何处理QE留下的庞大资产负债表。我期望QE是带来这样的状态:即稍大的资产负债表,对于现代狭义银行来说,任何银行或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只投资于美国国债的短期、固定价值负债类资产来融资。

  麦克·英格伦:QE的最初程序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然而,我们认为第二轮QE可能没有任何有益的效果,并且很有可能引发了经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它应当为这一经济周期的不佳表现承担责任。在我们看来,如果按净值计算,第三轮QE更加适得其反。由美国国债收益及更高股票价格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边际收益可能难以企及,更有可能的是让广泛的商业和创业社区对这一周期下半段会是什么样子产生轻微担忧,它们因此不太可能承诺新的商业项目。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