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每年节假日47天 春节冬至都是"黄金周"
引子
休假的好处自不用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的稀缺资源。西汉末年,一帮想放假想疯了的官吏和有准假权的上司你情我愿,居然把休假做成了一门生意。
《汉书》记载,汉宫中的宿卫郎有护宫之责,不得擅离,但家境富裕者如果能填补宫中的一些财用,就可以获准出宫游乐,于是一些家资雄厚的“豪富郎”天天出钱买假,“日出游戏”,而囊中羞涩者则“或至岁余不得沐”,一年到头都休息不成。这种以获得闲暇为目的的腐败行为,引起了司马迁的外孙、宿卫郎主管中郎将杨恽的不满,他下令整肃风纪,病假、休假、事假,不管是谁,休假面前人人平等,花钱买假的风气才被压了下去。
杨恽大概想不到,短短两百年之后,自己努力维持的休沐制度突然失去了刚性约束力,官吏们想多歇几天根本不用从“黑市”上花钱买,更不用看上司的脸色,基本上是自己说了算,想休就休。这就是崇尚玄学和清谈的魏晋时代,虽然五日一休沐的制度并未有大的更改,但官僚们普遍以无所事事为风尚,推崇将心态放在俗事之外,对公事常常心不在焉,一些名流更是做到了哪天都是假期的境界,比如东晋时官居尚书左仆射的周顗(yǐ)。
周顗是汝南安城人,历西晋与东晋,官已经做到位极人臣,但其人常酒醉三日不醒,得号“三日仆射”。这样一个清醒时段寥寥可数的人,哪里有多少时间办公,然而资历朝野垂范,以雅望而享盛名。“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担有司徒之职,也是位列三公的重臣,却常常把公事交给下属,“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悄悄溜号出去消闲。试问对他们而言,五日休沐还是十日休沐,有何相干?
但这样的官员你还管不得,管得严点,他立刻拂袖弃印而去,号曰“不为五斗米折腰”,并且舆论还挺同情他,追捧他。那些好好干工作,专心于公职的官吏反而招致讥笑,诚如东晋新蔡人干宝所言,“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这种状况,直到由北而南统一中国的隋唐才扭转过来。
旬休之外还有节庆假日
若论正经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休假制度还是有些讲究的。湖北大学固始籍学者温显贵先生认为,当时已经出现了轮休假、省亲假,甚至还有重大建筑物落成后为庆祝而休的落成假。但与唐代花样繁多的节假日相比,则又显得小巫见大巫。唐代不仅是历史上国势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休假制度最宽松的时期之一。当然,这种宽松是制度性的,与魏晋时代基本靠官员自觉的休假不具有可比性。
唐代休假的重大变化,首先是把实行了八百余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时人称为“旬休”。明代曾任河南佥事的王三聘写了一本《古今事物考》,说“休沐始于汉,其以旬休,始于唐也”。从五天改为十天,大概是因为公务繁忙,旬休可能并非唐代所创,但在唐代固定了下来。
旬休的具体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后一天,也称“上浣”、“中浣”、“下浣”。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从南北朝开始,官吏们已经开始尝试轮休制,即分组轮流住在官署中,彼此能回家的时间多了。到了唐朝,虽然“九日驱驰一日闲”,例行假日在账面上比汉代少了一半,但因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与家人的团聚时间倒是多了。
十日一休沐,月常假期算下来一年只有36天,但唐代官员的幸福之处在于,他们还有大量的节庆假日,远比旬休的日子多得多。好比基本工资低了,但固定奖金却翻了倍,总收入还是大大增加。
唐朝有部关于官制的行政法典叫做《唐六典》,是我国现有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系开元名相、洛阳才子张说和他的同事张九龄等人编纂,其对唐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编制、职责、待遇、休假等都有记述。
《唐六典》中对休假写得很详细:“内外官吏……谓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并给休假一日。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
唐代载于史籍的民俗节假有二十七个之多,结合《唐六典》等资料可以推算出,当时每年节假日共有47天。其中,元日(春节)和冬至享受的是长达7天的“黄金周”。除了传统假日外,官吏们五月还有15天的田假,可以抽身照顾家中农活;九月有15天的授衣假,以便秋收和准备冬衣。全年旬假36天,节假47天,再加上田假和授衣假30天,总数多达113天。
天气不好可以不上朝
如果说113天的假就让唐朝人满足了,那还真不是。中央民族大学古代休闲研究学者李红雨先生研究发现,唐代的节日假期总的趋向是延长的,比如寒食清明假,本来是四天,到唐代宗时改为五天,唐德宗时延为七天。除了常规节假,还存在大量因特殊需要而设置的假日。
唐代帝王以老子后代自居,所以从玄宗天宝五年开始,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成为假期。玄宗还开了另外一个先例,就是把自己的生日设为节日,名之曰“千秋节”。《旧唐书》记载,这一天,天下诸州都要大搞宴乐,休假三日。玄宗死后,子孙经过慎重考虑,把这三天假停了,不过,后面的不少皇帝学会了自娱娱人的这一招,也在自己生日设节放假,这种惯例一直持续到了晚唐。
对官员而言,皇帝临时有事不上朝,那么这一天也会变相地成为假期,即所谓“辍朝假”。造成辍朝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天气恶劣,风雨交加的日子官员没法上朝,朝廷便会放出歇假通知,《旧唐书》和《唐会要》中不乏“以大雪放朝”、“朝官遇泥雨……停朝参”一类记载。还有一种情况也被认为不是“好天儿”,就是有日蚀的时候,皇帝觉得不吉利,所以也不上朝。
此外,一些皇亲国戚或重要的大臣去世,朝廷为了表示哀悼,也会辍朝放假,政府停摆,短的停一天,长的能停13天。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总共因为16位王子、公主和54名三品以上的大员去世而曾辍朝。而大臣死了皇帝要放多少天假,则要看他的地位和人气指数,隐隐之间也能看出君臣亲疏,比如,偃师人、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虽然官居正一品的司徒,死后只辍朝一日,而知名谏臣魏征和平定安史之乱、收复西安和洛阳的郭子仪,死后都是放假五天,几乎是大臣死后辍朝的上限。
此外,翻读历史,安阳人戴冑、戴至德父子,去世时均辍朝三天;汴州尉氏人刘仁轨逝世,武则天停朝三天;编纂《唐六典》的张说官居从二品,去世时居然也放了五天假,享受魏征和郭子仪同等待遇,比如今火得不行的狄仁杰还多两天。
生前勤勉为公,死后还能给同僚百官带来几天闲暇,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这也算是唐朝达官们的一种特殊遗产吧。记者游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