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暗示暂时不会“降准” 避免市场误判政策松动
市场近期预期中国很快会出台新的刺激措施,不过央行暗示不会大规模放松货币。央行通过旗下刊物《金融时报》暗示至少在目前降准或许不在政策选项之内。因为“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除非发生重大风险,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会继续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文章表示,主张“降准”者理由有二:
一是2月新增外汇占款1282.46亿元,不仅较1月4373.66亿元大幅减少,也创下去年9月以来新低。特别是,自3月17日人民币汇率波幅由1%扩大至2%后,人民币即期汇率盘中双向波动加剧,且贬值预期加大。有人担心,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热钱流入动力减弱,外汇占款增长放缓。如果某一个月,或者一两个月出现外汇占款负增长,央行就必须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二是1—2月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显著放缓。表现为,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9.7%下降至今年1—2月的8.6%,为5年来最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从去年12月的13.6%下降至1—2月的11.8%,为近10年来最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从去年的19.6%下降至1—2月的17.9%,为近12年来最低。
最新公布的汇丰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数据更是跌至48.1%,创8个月新低。经济数据不给力,让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采取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继续放水,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反对“降准”者的理由也很充分,过去几年的经验反复证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不可持续且越来越短。比如,2012年春开始的政策放松,只支持了大约为期一年的经济反弹,之后在2013年春开始经济显著放慢。而2013年夏季开始的政策放松,则只支撑了为期不到半年的经济反弹。不仅如此,降准和信贷扩张难以刺激经济,反倒会使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恶化,甚至使资产价格泡沫继续膨胀。
其实,要不要“降准”,首先得看银行体系流动性紧不紧,其次看“降准”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对于为什么不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的问题,文章表示,一方面,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将会使市场误判为货币政策开始松动的信号,这不仅不符合“流动性闸门的调控和引导”目标,也不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所确定的“货币政策要保持适度松紧,另一方面,与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相比,货币当局目前看来更倾向于“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来源:金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