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谈耳光门直斥无聊 与恩师形同陌路
昨日,一段李娜在2001年九运会颁奖时的视频,被多家网络媒体以“疑似被领导扇耳光”的标题热炒。现场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此,本报采访了当时在现场的湖北媒体人王二龙,他显得很气愤:“这完全是恶意炒作,领导会那么傻吗?如果真被打了,以李娜的个性,她能忍得了?”据记者了解,视频中的“打人领导”是时任总局网管中心副主任江秀云,她视李娜亲如女儿。
目击者1
湖北媒体人
李娜因不开心躲避,造成“视觉假象”
这段视频拍摄的时间是九运会网球混双颁奖礼上,当时,李娜搭档队友朱本强获得混双季军。在颁奖礼上,颁奖领导似乎是在给李娜挂完奖牌后抬手“打”了李娜一巴掌,而李娜被“打”了一下后马上捂了捂脸。在网络上,这一视频也成为了李娜回国后面对湖北众多领导时“全程黑脸”的一个注脚。
“这个事完全是瞎扯,颁奖时我就在现场,那么多湖北及广州媒体记者可以做证,这只是那一瞬间镜头的感觉罢了。”王二龙说,“大家可以动脑子想一想,当时现场有文字记者也有电视媒体,在那种环境中,你觉得领导会傻到打李娜一巴掌吗?姜山当时也在场,如果李娜被别人真这么扇了一耳光,他会有什么反应?难倒他也无动于衷吗?”据另一位现场记者回忆,当时新华社、湖北以及广东的大批媒体都在场,如果确实有这样的事件,不可能没有任何新闻曝出。
有网友“仔细分析”了慢镜头,坚信领导“打了”李娜,并列出了理由:“第一:那么快的挥掌速度和挥掌幅度。第二:李娜头的摆动速度和幅度。第三:李娜用手捂脸。”对此,王二龙认为,“(领导)当时是想安慰一下她(李娜)。那届全运会上,李娜拿到了三枚金牌,本来和姜山配对完全可以再拿到这一枚混双金牌,但由于队里安排她和朱本强合作,最终没能拿到冠军,李娜本身对此有很大不满。所以,领导是想去安慰一下这个19岁的小姑娘,就拍拍她的脸。李娜一是没料到这个举动,二是因为心里不舒服,脑袋也躲了一下。连起来看慢镜头,就像是领导狠打李娜耳光,李娜捂脸。仔细看一下视频,即使是真打,李娜头的摆动幅度也较为夸张,明显是个主动躲闪。另外,大家可以试一下轻拍一下脸,再用慢镜头回放,也是这个效果。大家也都了解李娜的个性,如果真是挨了一耳光,就算当时不发作,第二天她都有可能宣布退役了,对不对?”
目击者2
前队友李婷
绝非打耳光,领导只是安慰一下李娜
“当时李娜应该是很不开心,她戴着帽子,好像还哭了,当时领导拍了拍李娜的脸安慰她。”除了现场的媒体记者,当时就站在领奖台上与姜山配对获得混双冠军的李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当时的颁奖礼,李婷就站在李娜的右侧。李婷在仔细观看了网上流传的视频后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她也认为,“那种颁奖场合,领导怎么可能当众扇李娜耳光?那个举动绝对不是扇耳光。”
对于那位颁奖领导,网上称是时任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肖爱山。对此,当时与李娜同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李婷表示,不仅颁奖领导没扇李娜的耳光,而且当时颁奖的并非肖爱山,而是体育总局网管中心的一位女性领导。
本报记者了解到,当时颁奖嘉宾其实是时任体育总局网管中心副主任江秀云,江秀云非常喜欢李娜,曾说过将李娜当女儿一样看待。时任湖北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毕竞与时任湖北省队领队王沛(女)也在场,他们都确认没有此事。
此外,也有记者表示,打九运会的时候,湖北队对李娜的照顾其实非常细心,“九运会的时候湖北队奔着女单金牌去的,所以对李娜非常好。那时候进口水果在国内还不能轻易买到,但为了保证李娜的后勤,湖北队特意跑去澳门买水果给李娜吃。”该记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无论如何金牌也到手了,怎么可能还去打李娜呢?
记者昨晚截稿前从湖北同行处得到消息,李娜昨日上午在湖北省奥体中心练球时,有人告诉她此事,李娜直斥“无聊”。 本报记者 赵蔚林
回应
湖北省:“80万奖金”符合政策
李娜回国后接受了湖北省奖励的80万元奖金,加上李娜冷淡的表情,此事引发网友一片质疑之声。昨日,湖北省体育局局长胡德春回应,对李娜的奖励是有“政策依据”的。
胡德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湖北省奖励李娜的80万元并不是乱花钱,“对冠军进行奖励,这是有政策依据的。从这次奖励李娜的金额来说,我们是执行去年全运会冠军的奖励标准。”胡德春表示,“李娜这次在澳网夺冠,是含金量很高的世界冠军,依照湖北省的冠军奖励标准给李娜发奖金,没有任何违规的问题。不光是李娜,任何一个世界冠军或全运冠军,都会得到政府奖励,我们都是按照政策办事。”
按照胡德春的说法,湖北省给李娜发80万元奖金的做法“合情合规”,但这种以金钱奖励体现运动员价值的做法,却揭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拜金主义”。上海体育学院教授肖焕禹昨日表示:“这体现了中国体育主管部门长久以来的,以物质手段激励运动员的惯性思维。”
综合
揭秘
李娜为何对恩师冷漠?
李娜回国后面对领导、媒体以及恩师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引起了网上各界人士的热议,其中,在一张现场照片上,李娜在面对过来拥抱自己的教练余丽桥时,表现出来的漠然表情让人们十分不解。李娜与余丽桥之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武汉媒体人:李娜缺乏起码的人间温情
作为李娜的家乡媒体,《武汉晚报》的体育部主任钱刚在微博上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钱刚连发微博,表达了自己对李娜这种态度的不满,他认为李娜在面对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恩师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态度,可以说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甚至立誓称不再看李娜的任何比赛。钱刚表示:“说到底,你就是被宠坏了的女生,你就是自我无限膨胀,你就是不懂得以善意回报善意,你就是缺乏起码人间温情。几天前,我还曾为你写过一些热情洋溢的文字,今天,看到你这样摆臭脸耍大牌,我很后悔。幸亏,我还来得及改正我的错误,那就是:从今天立誓,我不再看你的任何比赛,你不值得我们追捧!”
1993年11月,李娜被父亲送进余丽桥的集训队,余丽桥可以说是李娜的启蒙恩师,从12岁到21岁,李娜在湖北时都跟随余丽桥,整整9年,在一些报道中也披露过教练很赏识李娜,不仅很公平选择李娜进省队,还有一次跑到队里帮助她申请了1000美元,让李娜得到去美国网球学校打球的机会。但是,李娜为何对恩师如此冷漠?
李娜曾遭余丽桥打骂 两人形同陌路
其实,李娜也许对余丽桥的阴影,要超过了对她的感情。余丽桥的另一位弟子、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李婷曾说:“李娜和余教练性格像,非常要强。”
李婷将这种对立理解为性格和教育方式的冲突。“余教练是个不爱替自己辩解的人。她跟李娜一样,个性都很要强。当我们长大成人,会有自己的思想、异议,有冲动的举动,她的表情不耐烦。她属于灌压式,感觉自己全是对的,即使错了,因为顾及面子,也不会承认。”
2004年奥运会前,李婷因膝盖韧带撕裂休息了一个月,紧接着参加法网、温网,全是第一轮出局,到了六七月份参加奥运会集训,李婷一点信心都没有。“训练时,她老批评我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2010年10月份,在一次慈善活动中李娜也曾向媒体提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成绩是在提高,但是心里一直有阴影。余教练不懂得表扬队员,9年她没有表扬过我一次,永远在骂我和李婷。”
李娜说:“一个小孩子练球十年也得不到表扬,是不是长大后容易没有自信?”
而余丽桥则觉得,双方的矛盾可能出在当年自己应李娜家人请求,没告知李娜她父亲病重的事。此外,李娜的第一次退役与余丽桥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有记者发现在2002年广州训练期间,师徒两人就形同陌路,李娜不是很听教练的话,而余丽桥对李娜的怠慢也是大声责备,还用球拍将网球用力打向李娜。
还有媒体报道,从湖北网管中心一位官员处了解到,余丽桥之所以在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不愿再多谈弟子,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湖北方面领导曾赴北京参加李娜的一场庆功会,可是结果整场活动下来,李娜一次都没主动过去招呼,这让余丽桥有些心凉。
综合
解读
“黑脸”的背后
澳网夺冠本是喜事,但李娜回国后的持续“黑脸”让她再度陷入争议,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事件。有报道称,李娜对机场突然出现的湖北省相关领导不满,但经过记者了解,李娜早就知道领导和媒体要来接机。李娜“黑脸”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原因?
态度,因环境而不同
在国外面对媒体、面对粉丝时,李娜一向都是尽显灿烂笑容。可回到国内后,李娜为何一脸不悦地面对所有对她微笑的人?很多网友认为,李娜是不想见“领导”。对此,武汉媒体同行告诉本报记者,其实李娜早已知道领导迎接,摆脸色只是个人原因。“在取得澳网冠军后,湖北省体育局就立即和李娜团队方面联系,并根据李娜回国的时间,安排了见面和奖金颁发仪式。”
其实,作为曾经“体制内”的人,李娜经常和相关领导接触,并非外界认为的那样。当然,李娜是性格球员,她曾经在自传中说过,“一些场面上的事情,我不会做,也不善于做,因此显得不合群。”可这样的话拿来形容李娜本次的“黑脸”,并不能令人信服。在国外,无论是场上场下,李娜都收放自如,“娜式幽默”每次都会让全场气氛异常活跃,完全HOLD住全场,这足以说明李娜并不是不懂“场面”。
一位曾跟随采访李娜的武汉当地媒体记者,这样形容自己的亲身感受:“李娜对于家乡媒体表示出的冷漠,和她在国外征战时对外媒的热情截然不同。”这一点,让很多媒体并不愿意在国内采访李娜,更愿意在国外,面对一个微笑版的李娜时与她互动。
黑脸,与个性无关
有人说—不笑是李娜的权利,当李娜失败的时候,人们又在哪里?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早已忘记,在去年澳网决赛李娜失利后,全国媒体和球迷都在赞扬李娜的拼搏精神。说这句话的人可能也已忘记,李娜正是因体育举国体制才能走上网球道路。不笑,确实是李娜的权利。但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无论身份如何),却是一个公众人物的义务。黑脸,与个性无关,与做人有关。李娜始终因为性格问题“被争议”,但实际上,有关李娜性格的讨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这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也与她的早期职业生涯有关。曾经严苛、不近人情的运动员“生产线”,让李娜渐渐成长为“面对强势”时的“对抗者”。但最悲哀的是,这个“对抗者”的角色,却被很多并不了解她的人拿来“消费”,他们更关注的其实不是李娜,而是她“对抗”的行为本身。
在骨子里,李娜从未变过。李娜也有着自己的纠结,她虽然成为中国体育最成功的单飞运动员,但她因为种种原因仍无法完全脱离这个环境。所以面对80万奖励,她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于是,她阴沉着脸,并不聪明地暴露了自己的想法。环境和性格的冲突造就了如今的李娜,有时候,我们欣赏这种个性,但有时候,李娜似乎让人又爱又恨。
我们只能试图去理解她,李娜不笑,我们却可以一笑而过。
赵蔚林 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