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板凳大爷”善意背后的道德自觉尤为可贵

27.08.2015  19:57

  “平时上班高峰期坐轨交,遇到老年人该不该让座?”这一直以来都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为了不和劳累一天的年轻人抢座位,今年60岁的唐天明选择随身携带折叠小板凳乘坐轨交。身为上班族的唐天明随和地说:““没什么,我带着板凳,自己有位子坐,年轻人上班辛苦,多个座位给他们坐也好,大家应该相互体谅。”(8月26日重庆晚报)

  谩骂、扇耳光、猝死……近年来围绕公交让座引发的暴力抢座事件屡见不鲜,老年人觉得自己老,就应该被让座;年轻人觉得自己累,老年人就应该多些理解与宽容,不该倚老卖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于是乎,年轻人“当让不让”、老年人“暴力索座”的社会“负能量”事件轮番上演。然而,新闻中这位“板凳大爷”却以独特的视角跳出了让座纷争,自带板凳为“让与不让”的社会性纠结注入了新解,比起事件本身,“板凳大爷”背后的谆谆善意与高度的道德自觉更加值得肯定与敬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公共交通资源的紧张与短缺弊病日益凸显,在座位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让座现象不可避免。在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上和人满为患的地铁中,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乃天经地义,实属应该,这不仅体现了公民个人的修养与素质,也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与底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的同时,国人的人均寿命随之也在水涨船高,这也就意味着,在身体素质上,老年人不见得就比年轻人差多少,身体硬朗健壮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反而是现在的年轻人疲于奔命,迫于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显得更为疲惫与劳累,能够抽出时间在车上小憩一下对上班族而言已经不易,更何况年轻人也有生病、体力不支的时候。如果非要局限于年龄因素,硬逼着劳累一天的上班族给身体硬朗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让座,未免显得有些太过死板不近人情了。

  客观而言,“公交让座”之所以成为“社会性纠结”,根本原因还在于老年人群体与年轻人群体之间的认知偏差,“公交风波”也多发于这两大人群身上。相当一部分网友片面地认为,老年人出门无非就是买菜遛弯晒太阳,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没必要非要选择上班早高峰出行和年轻人挤占公交资源。其实倒也未必,老年人出门不见得就是无所事事,许是上医院挂号看病,许是接送孩子上下学,许是有其他要紧事不得不出门等等。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暴力抢座事件才会频频发生,也将年轻人与老年人推到了天然的对立面。

  实际上,年轻人与老年人并非天然对立的两大群体,“公交让座难题”也并非无解,对老人而言,随身携带折叠小板凳只是举手之劳;对青年来说,只要身体无恙,该出手时就该出手,该让座时还得让座。只有多些理解与体谅,多给予对方尊重与礼让,才能消融让座顽疾的坚冰。

  当然了,老人自带板凳乘公交也可能风险重重,因为自带的小板凳并不固定,且高度很低,一旦遇到紧急刹车等突发情况,极有可能酿成磕碰、受伤等意外伤害,所以,我们并不提倡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到“板凳大军”之中,而是应该积极学习“板凳大爷”的可贵精神,应该看到“板凳大爷”背后的谆谆善意与高度的道德自觉。尽管近年来暴力抢座事件时有发生,但在道德的高地上,却始终有人在坚守着,而“板凳大爷”正是这么一位道德坚守者。比起自带板凳事件本身,公众更应该关注“板凳大爷”高度的道德自觉和文明素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有像“板凳大爷”一样先伸出友善之手,他人才能接过这根道德传递棒,才能引领上善和谐的社会新风尚与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