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桥”申报一年未审批 记者采访领导正打牌

30.10.2013  18:27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这两天,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小南海镇的一些老乡有点焦虑,附近冷水河上一座大桥被洪水冲毁一年多了,一直没人修理,乡亲们办事、孩子们上学常常得挽起裤腿,从河面上蹚水过去。

  大家都急切盼望修复这座水毁桥梁。天气越来越冷,孩子们上学难道还要涉水过河吗?桥梁垮塌为何一年无人管?当地官员又是如何回应?

  记者来到了村民们所说断桥处,在小南海镇小河沟村的河边,记者看到一条河床宽约40多米,水深大约在40公分左右。离孩子们渡河处不远10米左右,就有一座被洪水冲毁的桥,只剩下了4个桥墩和一段十几米的桥面。据当地的村民讲,这座桥建成有许多年了,一直在走行人。后来为了方便生产,又在桥上加修了半米宽的水渠。

  下午两点多,家住小南海镇小河沟村的何圣德和妻子刘兴粉背着行李准备赶车外出,走到郑家坝村的冷水河边时,俩人脱下双鞋,准备蹚水过河。

  刘兴粉:打光脚过去,过去再穿。

  记者:有其它地方能走不?

  刘兴粉:另一座桥远的很。

  何圣德说,原来冷水河上有座水泥桥,去年7月9号被洪水把桥面冲毁了,北岸小河沟、郑家坝、覃家坝三个村的老乡要想出门,要么绕路,要么蹚水过河,尤其是孩子们上学更加困难。

  村民王显明:包括我们小河沟村、郑家坝村、秦家坝村,学前班,五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在这个中心学校上学。

  记者:大概有多少学生?

  村民王显明:大概有两百个人。

  老乡们说,现在农村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接送孩子的任务经常由留守老人完成,夏天蹚水过河还能忍受,现在天气越来越冷,到了冬天老人和孩子一起遭罪。

  记者:你现在每天上学都谁来接送?

  幼儿园小朋友:我爸爸。

  记者:还有谁?

  幼儿园小朋友:还有我妈妈。

  记者:过河的时候害怕不?

  幼儿园小朋友:害怕。

  村民们说,虽然镇上在下游六七百米处修建了一座临时渡桥,但要从那里走得绕行一两公里,尤其遇到雨雪天气,距离冷水河比较远的小河沟村、覃家坝村的老人和孩子一般得绕行三四十分钟的土路,或者穿胶鞋渡河。

  村民王显明:天冷了就得穿胶鞋,穿胶鞋背过去。

  记者:由谁背过去?

  村民王显明:是他们爷爷、奶奶。变天有时就绕路了,在下面。

  记者:得绕多少路?

  村民王显明:大概两公里。

  晚上,记者试着联系了当地的主管领导,拨通小南海镇党委书记吴彦龙得到的回应是“正在开会”。

  记者:您好,能找吴彦龙书记接电话吗?

  工作人员:现在吴书记在开会。

  记者:他大概什么时候可以接电话?

  工作人员:我估计今天开完会他也就睡觉了,明天吧。

  记者:我们记者明天也会去,但是今天如果他能做一个回应,明天稿子会更客观一些。

  工作人员:那你等一下吧,我去通知一下。

  记者:好,那我一会儿再给您打电话,麻烦你了。

  当记者再次拨通吴书记电话时,得到的回应变成“其实你打错了”。

  接着记者联系了小南海镇的镇长张萧建。

  张萧建:我跟你说清楚啊,它是个引水渡槽,不是桥,为啥村口最后没有修复啊?它不是过人过车的,它是一个饮水渡槽。

  记者:那这个东西之前没有封起来是吗?

  张萧建:之前我们本身要封的,但是刚好79洪灾延误了。

  当地居民口中的桥,果真是年久失修的引水渠?如果是危险的引水渠,又为什么没有封闭起来?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小南海镇副镇长张清泉告诉记者,郑家坝水泥桥被水毁后,他们认为不具备重新翻修的价值,他们除了在下游建临时的渡桥外,还计划重建修建一座桥梁。

  张清泉:新建这座桥梁计划要投资八十到一百万,当然镇上资金也比较紧张,可能最多能筹二十万左右,剩下部分要打报告争取县上立项,争取资金才能建设,报告打到县上的发改局。

  小南海镇的一些老乡们说,大家都理解镇上的难处,但也不能搁置不管,现在天越来越冷了,蹚水过河不安全,绕行的话老人和孩子们又实在不方便。

  对此,南郑县小南海镇副镇长张清泉解释说,他们把报告打上去后,一直没有接到回复,等了一年多还处于筹建阶段,他们也知道修桥的重要性,但没有审批立项、没有建设资金,他们也很无奈。

  张清泉:为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也深表歉意,我想我们镇政府会尽快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及早地把水毁桥梁建起,为大家以后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

  为何关系到200名幼儿园和小学学生的便民桥,申报一年了迟迟没有审批?记者拨通了南郑县发改局局长林英志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的是打牌的声音。

  记者:喂?林局长您好!

  林英志:哎呀。你要出个3嘛,你给他出个A………

  记者再次拨通林局长的电话,得到的是一句严肃的批评。记者短信说明了采访的要求,但一直也没有得到回复,记者还将持续关注此事。(记者 史凯强 刘伟锋)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