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妇联“1+2+3”模式服务妇女零距离

12.06.2014  13:07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余市妇联以“访妇情、解妇忧、暖妇心”活动为载体,结合我市“连心”工程,积极探索服务群众的方法和载体,大力推行“1+2+3”(即“1”个思想、“2”个小分队、“3”个覆盖)工作模式,积极开展“结对认亲暖民心,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深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树立“1”个思想,加强群众观念教育。 新余市妇联坚持竭诚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工作宗旨,从思想上树立不要不以为然、不能等待观望、不作被动应付“三个不”意识,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了解妇女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立足妇女、服务妇女,“想妇女之所想、急妇女之所急、解妇女之所困”,保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做妇女的“零距离”贴心人。


    组织“2”个小分队,深入基层办实事。 组成由会领导带队的党员志愿者小分队、巾帼志愿者小分队等两支“连心”小分队下基层。深入村委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并直接联系帮扶10户以上困难户。小分队成员原则上每个月轮换一次,使全会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接受锻炼。在单位与困难户定点帮扶的基础上,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认亲”的志愿服务活动,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人结对帮扶1户以上困难群众,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参加下基层活动。


      实现“3”个覆盖,即干部驻村全覆盖、部室帮扶全覆盖、妇女之家全覆盖。 为进一步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干部驻村全覆盖。 主要依托“民情家访”、“五送五帮”、“党员志愿服务”、“结对认亲”等有效群众工作载体,深入到渝水区马洪办白沙桥村和分宜县高岚乡辋溪村,建立“连心”台账,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地点、人员、走访对象、工作内容,听取的意见建议、群众诉求,提出的解决措施和落实情况,为基层办实事情况等;记好“民情日记”,详细记录下基层的时间、地点、工作任务以及工作中遇到主要问题、解决办法、取得效果等情况;发放“连心卡”,向群众公告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确保妇联干部不仅“”入基层,而且“”也入基层,干群实现零距离接触,让服务妇女惠民生更“接地气”。 二是部室帮扶全覆盖。 成立市妇联“连心”小分队工作组,党组书记、主席袁芙蓉任组长,各副主席和副调研员任副组长,成员为各部室人员组成。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安全饮水和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食品安全等与群众生产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领域,为白沙桥村、辋溪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赠、走访慰问等“巾帼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解决贫困户、贫困学生、贫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此外,还实施“关爱”行动,对孤寡老人、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对象,给予照料服务和精神抚慰。通过采取发展部帮扶经济社会发展、组宣部做好宣传造势、权益部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儿童部关爱留守儿童等方式,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帮扶村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妇女之家全覆盖。 近年来,市妇联进一步巩固壮大了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立了非公经济妇女组织5个,实现了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8个单位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街道)和示范村,妇女组织横向、纵向全方位拓展,实现了“阵地化服务”。同时,积极打造“妇女之家”活动品牌。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依托妇女之家,开展了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发挥“妇女之家”的维权服务,组织活动和排忧解困等功能,利用“三八”等节日和法制宣传月等时机,组织妇女宣传法律法规、妇幼保健、科普技术等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服务,把教育活动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使活动成为转作风、接地气、惠民生、促发展的有力抓手。

(新余市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