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文艺创作“偷龙转凤”能走多远?
这一次,琼瑶阿姨怒了!4月上旬开播的古装连续剧《宫锁连城》让她觉得与21年前根据她著作拍摄的电视剧《梅花三弄之梅花烙》情节雷同,一封公开信激起千层浪。
争议双方都是热门人物:一边是七旬高龄的著名作家,另一边是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青年编剧兼出品人。网上你来我往、各执一词,一时间引起网民热闹围观。
一些网友认为,无论是早年的《梅花烙》还是今天的《宫锁连城》,“偷龙转凤”的人物框架结构古已有之,很难追究版权归属。另一些网友则坦言,电视剧一开播居然就看出了“琼瑶味”,这些年清宫版宫斗剧起起落落,难道就拍不出一点原创的吗?还有一些网友觉得,就算“炒冷饭”,也得“炒出”新亮点,否则观众一样不会买账。
中国电视剧的总产能在几年前已接近一年两万集,远远超过美国。说实话,这个“世界第一”可不好当。近年来,由于产能过剩,有接近一半的电视剧“终结”于片库、光碟及网络,根本无缘上星播出。同一年度、同一个地方台,出现两部剧、三部剧故事情节雷同、人物关系撞车、台词“拷贝不走样”的情况屡屡发生。
上海的一位资深编剧告诉记者,当一方发现自己“被抄”时,往往已是另一方“大红大紫”,“坐等广告费进账、按照高收视率拿奖金的时候了。”“如果纠纷双方都是知名公司,再提抗议、再举证,都没用,想想还要在圈内混下去,私下了结的、暗中道歉的,也大有人在。”
退一步说,编剧和出品人可能各有“难言之隐”。但换一个思路想,电视剧的终端消费者还是老百姓,难道观众就一定要“被动”承受?一定要连篇累牍地收看这些雷同的文化产品?难道就没有办法在收视率以外,制定出电视剧版权争议处理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吗?
进一步说,如果“琼瑶阿姨们”真的起诉了,法院能不能通过经典案例来摸索出电视剧版权维权的“度量衡”呢?不少人担心,可能顶多又是靠“一元钱赔偿官司”来了结,这无益于电视剧产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多位资深制作人坦言,“情节雷同”的背后是中国电视剧行业一段时间来“短周期、低成本、高产出”的产业链定式造成的。潜心制作如电影大片般质量的国产剧实在是“凤毛麟角”,也难怪大家都上网去追《来自星星的你》了。
于正的“粉丝”也很焦虑:早些年看“于妈”的作品,确实新意连连,《国色天香》《美人心计》《宫锁心玉》虽然也有港剧、韩剧的影子,但总体上也有创新、可圈可点。不过,近年来所谓的“于正出品”却开始变得“雷点”“槽点”不断,《新笑傲江湖》《陆贞传奇》虽然收视率冲高、画面细腻、场景精致,但“总觉得缺了一点什么”。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怪相频出:“抗战神剧”“谍战怪剧”“古装穿越剧”“神话恶搞剧”“婆媳闹剧”此起彼伏,个别地方频道已经到了剧剧“雷人”、片片惊心的地步。
观众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无论如何,那些总想“偷工减料”“偷龙转凤”的出品方,终归经不起剧迷们雪亮眼光的检验。(许晓青)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