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衣静电还有几万伏呢,数据迷信不可取

18.07.2017  10:21

    据央视新闻7月13日报道,继牙签弩之后,又一款危险玩具悄悄潜入中小学校园,那就是电人玩具枪。据介绍,这种玩具放电瞬间电压高达600多伏,而我们生活中日常照明的电压才220伏。人碰到这种玩具之后,瞬间就有触电的感觉,因此“极具危险 ”。

  常识中,照明电压220伏,电死人是分分钟的事,小学生玩具就600伏电压,这还了得?

  然而,如果我们告诉读者,毛衣静电电压还有几万伏呢,电打火机电压也有上千伏,区区600伏,真的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吗?其实,是否会造成实际伤害,除了电压,还得考虑电流的大小。这样专业的问题,暂且按下不表,要说明的是,搞数据迷信真的不可取,因为以片面正确、夸张甚至造假来令人们恐惧,进而使之停止某种错误行为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和不道德的。

  一直以来,很多数据都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为了说明在公共场合打喷嚏的危害,各种文章描述飞沫可以每小时145公里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这一数据或许没错,但是以公里和小时为单位来描述喷嚏,不是已经远远超过我们对喷嚏飞沫飞溅时的想象了么?再有,十几年前的课本中屡屡教导,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0吨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这种教育方式,固然让人深刻领悟环保的紧迫性,但也让很多孩子几乎产生心理阴影和罪恶感。而实际情况是,纽扣电池要污染这么大量的水资源绝非易事,一些电池直接扔掉也没有什么危害。以上数据运用手法,无非是利用人们对数据的迷信,增强说服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算法的发展,一些人习惯于用数据来代替思考和判断,进而发展成了某种数据宗教和数据崇拜。今天如果一篇科普文章中没有使用数据,简直不好意思拿出来给人看。因此,有人煞有介事地到各种检测中心,搞出一堆骇人的数据,然后不假思索地加以运用,这在当下并不鲜见。

  我们生活中充斥的很多数据,往往并不代表真实,反而会误导人们对真实的理解。以电人玩具枪为例,从安全角度考虑,其危害性并不在于其电压高,而在于其在哪些场合使用,比如这种玩具不能在加油站使用,不能电击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正在开车的司机;从道德文明角度考虑,这种玩法是恶作剧,是将自身快乐建立在折磨他人的基础上。脱离实际场景,单纯以600伏高压危险这样的信息唬人,难逃哗众取宠之嫌。无须数据迷信,认认真真地讲道理,我们同样可以找到禁止它的理由。

  文/胡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