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2013年的最后一页,点击过去一年的关键词,“民生水利”高居榜首,成为青原区的高频词,充满着温馨和欢笑。
“加固水库、堤防,不怕洪水;家里接上自来水,庄稼地里有自流水……”农民肖诗快掰着指头细数民生水利。
2013年,青原创新水利投入机制,挖掘潜力、广聚外力、激活内力,民生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政府投资13819万元,大兴水利建设,全面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享受水利带来的幸福生活。
2亿元修水利
2013年的冬天很暖和,天天阳光明媚,处处热火朝天。2014年的第一天,富水河河畔,工人们正忙着修堤筑坝,一条坚实、宽厚的河堤向远方延伸。“如今项目这么多,我们没有礼拜天、没有节假日,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个人,加班加点,抓住好天气,抢施工进度。”青原区水务局工程师李池平说。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青原毫不吝啬,慷慨大方。2013年,该区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统筹安排资金1.38亿元,带动全社会水利建设投资20900万元,实施堤防、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田水利、农村安全饮水、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农村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等十大工程建设。
2013年,青原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治理中小河流3条18.2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7平方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09万人。近5年,该区共有31座大小水库“转危为安”,加高加厚河堤32.75公里;维修改造渠道865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6万亩;12万群众喝上干净、卫生、安全的自来水。
还民一湖清水
由于水质遭受污染,昔日的丰水青原,如今让水卡住了发展的“脖子”。据了解,该区有大小河流30多条,仅赣江、孤江、富水河水质达II类水,其他河流水质在III类水或以下;54座水库中有32座水库实行了化肥、饲料养殖,畜禽粪便直排水库,“有的水库水源又臭又脏连牛都不喝”。
为让群众过上清澈生活,2013年该区下决心开展规范水面养殖行为、加强水质保护活动,硬碰硬对水库、山塘、河流周边水域养殖及水质污染进行整治,推行生态养殖模式,目前有28座水库退出营养化养殖模式,实行人放天养;严格规范排污口管理,落实治污措施,关停并转污染型企业14家,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
青原按照“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整合小农水、水土保持、美丽乡村、中小河流等项目资金1248万元,乡镇统筹资金4600万元,在57个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百村千塘”整治工程,硬化沟渠214公里,恢复开挖水塘245口,新增绿化面积12000多平方米,打造了天祥、天赐、曲塘等一批乡味浓、特色明、功能全的水生态公园,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叩开幸福之门
问及2013年的幸福?一向低调、憨厚的种粮大户罗昭明顿时打开了话闸,话里话外都是满足。他说,2013年最幸福的事,就是用上自来水。这些年,他承包种田走上致富路,兜里的钱越来越多,但生活水平仍停留在“解放前”,走泥泞路、喝池塘水、蹲臭茅厕。2013年接通自来水后,他赶紧购置太阳能热水器、洗衣机等,安装卫生马桶,改变自己的生活。
走进罗昭明的家,这是一栋四层楼的别墅,楼上楼下窗明几净,宽敞明亮。厨房里布置的很现代,有大理石灶台、无烟灶具、冷热水龙头,拧开水龙头,一股热水喷涌而出。“如今,我们也能享受城市生活。”罗昭明笑道。
让罗昭明感到幸福的另一件事,是2013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净增1万多公斤。罗昭明说,去年实现灾口夺丰收,小农水起到关键作用。去年7月—8月,该区遭遇到2003年以来的最大旱灾和台风灾害。新修的小水农设施遇旱能灌、遇涝能排,及时把洪水排走,引水源灌溉,化大灾为小灾,3000多亩庄稼长势喜人。
据了解,2013年,该区投入资金4975万元,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维修改造渠道127.92公里,恢复灌溉面积1.0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750吨,受益人口达到4.9万人,农民年人均增收1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