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强调,要“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
评论普遍认为,国家针对产能过剩问题的调控进入了新的阶段。
事实上,早在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曾下发《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若干规定的通知》,钢铁、电解铝、水泥三个行业被列入产能过剩名单。自此解决产能过剩就成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再次强调严禁地方各级政府违规审批。
然而,这些控制行政审批的文件并未有效遏制产能过剩。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今年10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规划了未来5年我国化解过剩产能的路线图。
12月17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来自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业内人士及经济专家对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展开了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分析认为:“明年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化解过剩产能。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既要利用市场和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好政府应该有的作用。”
对话
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文献军: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可以使用三个指标:第一,开工率严重不足。第二,产品大量滞销。第三,价格急剧下跌。
我国铝业产能过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自2000年到2013年,我国电解铝行业产能和消费几乎是同步增长,行业一贯保持100%的开工率。然而,2010年后投资增长过快,新增产能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电解铝行业开工率仅为71.9%。
2007年以前,电解铝行业的利润率非常高,基本维持在10%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以来,整个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经急剧下降,行业效益基本没有恢复此前的水平。今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约为4万亿,其中利润约1700亿,利润率约为4.25%。因此,电解铝行业是存在产能过剩的,而且有加剧的倾向。
高智:近年来,国家对水泥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导向出现了措辞的变化:一开始为“控制总量”,后来为“抑制总量”,后来为“遏制总量”,这次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措辞的变化侧面反映了行业发展的变化。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到非控制不可的程度了。
目前,水泥行业总产能是30.7亿吨,这样来看,我国人均水泥产能高达2吨,以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的产能过剩。而水泥行业的盈利能力,自2011年达到历史的顶峰后便开始下降。总体来看,水泥的总产量是在增长的,而盈利能力是在下降的,这就是一个行业产能过剩的表现。
在市场调节下,适度产能过剩是有利的,可以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然而严重产能过剩,特别是水泥这种资源能源依赖性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会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
体制性产能过剩最难治疗
文献军:国家对于电解铝行业的调控措施非常严厉,已经通过土地、环保、金融三道闸门限制,但仍没有遏制产能过剩的发展。
电解铝产能过剩的形成是一个产能转移的过程。目前,电解铝行业多数产能分布在高电价的东部地区,即生产成本较高的地区。生产能力由高成本地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是世界普遍趋势。西部地区电价较低,有成本优势,投资自然流向西部地。而当前问题在于,西部地区的产能形成了,东部地区的产能却没有退出。一边调控,一边新增产能,因此,电解铝行业产能需要优化布局。
高智:造成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第一,地方政府对水泥行业无原则地发展和缺乏管控。2009年之前,国家对水泥行业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宏观调控层面,水泥生产项目建设的审批权、核准权均由地方政府管控。许多地方政府因而将水泥生产线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行业,这使得水泥产能增长特别快。
第二,水泥行业可能短期盈利快,吸引了大量不了解行业现状的民间资本投资。
第三,许多大型企业对水泥项目的投资是非理性投资。部分企业为扩张市场、抢占资源再建生产线,造成了局部地区非常严重的过剩。
陈文玲:应将产能过剩问题放在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处于第四轮产业转移阶段,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发生在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和一批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
正确认识过剩产能,应分类、分级、分别看待。产能过剩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周期性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即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周期的需要,产能不断地增长。
二是结构性产能过剩。以钢铁行业为例,粗放、低价、低质部分钢材产能过剩,而特种、异型或高端钢材部分产能则存在不足。
三是体制性产能过剩。这种产能是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以GDP为导向下产生的过剩,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性干预造成的结果,且最难治疗。
第四是绝对性产能过剩,即在全球范围内来看,绝对需求不足。
化解产能过剩可从五方面突破
文献军:我认为“化解”产能过剩这个判断非常好,其力度强于过去的“调控”过剩产能。
实际上,历来强调“调控”过剩产能,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很难控制新增产能;其次,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不够。
从长期来看,落后产能确实不具备竞争力。由于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就业问题、银行贷款问题以及地方债务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很难痛下决心减量,这造成了历来“调控”过剩产能成效不大。
提出“化解”产能过剩,可以有一些思路的创新。就电解铝行业来说,化解过剩产能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一,当前是扩大铝应用的最佳时期。比如交通运输领域,部分货车可以使用铝材替代我国所短缺的铜材。此外,建筑行业使用电解铝材料代替钢材和木材仍有很大空间。第二,积极发展再生铝行业。电解铝行业产能是高耗能的产能,大力开发再生铝行业,有利于减少能耗。
高智:本次国家提出化解产能过剩,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产能规模基本合理;二是发展质量明显改善;三是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具体到水泥行业应着力做好几项工作:第一,加强宏观调控,遏制产能扩张。应坚决停止一切形式的产能扩张行为。行业内存在的多头审批的现象应当得到遏制。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尤其是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从投资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国土、环保、质监、安监等部门都要严格监督检查和管理。
第三,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水泥总产能。推行生产准入复核,未能通过复核的生产线应限期淘汰。
第四,推进产业升级,引导消费升级。未来水泥产业升级中,节能降耗技术将成为行业技术升级的重点。
第五,引导消费。推广高标号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改善当前大量使用低端水泥产品现状,可以使水泥总产量较大幅度地下降。
陈文玲:未来化解落后产能,可从五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产业布局紧密结合,力求通过创新驱动、高端产业的带动,从产业布局、产业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区域布局结合起来。优化区域布局,再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增长引擎。
三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与形成新的贸易布局结合起来。制造业首先在国内要梯度转移,向中西部转移。同时,根据贸易流向、贸易生成地、主要的贸易伙伴所需要的贸易设计最小成本的物流路径,设计新的产业布局。
四是要在制造业和贸易布局的结合上寻求突破。目前我国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79个国家第二大贸易伙伴,制造业应结合贸易优势,寻求突破。
五是要把化解过剩产能和形成新的市场布局结合起来。将中国已经形成的市场优势,复制到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带动制造业转移、重组、集聚,从而走向国际市场。谢玮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