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下不停 大汛成定局?——聚焦近期大范围强降雨
新华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林晖、王宇、陈刚)自入汛以来,长江中下游仿佛“泡”在水缸里,一轮又一轮的强降雨毫无停歇的迹象,原本阴雨绵绵的“梅雨季”变成了“暴雨季”。
为何入汛以来南方降雨格外多?厄尔尼诺是“捅破天”的“元凶”吗?“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会不会发生类似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记者就此采访了权威部门和专家。
15轮强降雨密集“轰炸” 梅雨季暴雨频发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古人对江南梅雨时节的生动描述。然而,今年的梅雨“脾气”古怪,下起雨来不是“淅淅沥沥”,而是异常“凶猛”。
6月16日,上海入梅不久即遭遇首场“下马威”。从16日夜间开始的这场特大暴雨横扫全市,部分地区雨量超过240毫米,这个数字已经接近244毫米的常年梅雨总量。上海每年的梅雨季平均有21天,可以说,上海“一天之内把21天的雨全下完”。
在江苏,26日以来的强降雨让多地开启“淹城模式”,城市“看海”、村庄被淹、近百万亩农田受涝。南京理工大学宿舍区一楼几乎都被淹,而常州市芳渚村整个“泡”在水中。
据统计,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共发生了15次强降水过程。仅6月份,就有江苏金坛(274.6毫米)和江西德兴(243.7毫米)等8个监测站点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副主任王遵娅认为,如此密集的强降水主要是因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西偏强,其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强盛,为江南和华南地区带来丰沛的水汽,进而产生偏多的降水。
受强降雨影响,长江、淮河等流域的部分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太湖平均水位28日涨至3.86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是2012年以来首次超警,长江下游支流滁河襄河口闸水位站(安徽省全椒县)、秦淮河东山水位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洪峰水位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6米、0.43米;淮河出现今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多个省(区、市)的部分低洼地区出现严重内涝或积涝,道路中断,部分农田被淹。 厄尔尼诺持续时间或创历史纪录 1998年大洪水重现可能性小
今年汛期的气候背景是持续一年有余的厄尔尼诺现象。正是厄尔尼诺事件的持续发展,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其西侧暖湿气流强盛,持续影响我国南方地区。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始于2014年5月,目前已经持续了14个月。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厄尔尼诺事件为16个月,本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打破这个记录,持续超过16个月,成为历史上最长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
据了解,世界气象组织已经把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判定为“中等强度”。大多数的气候模式预测结果都表明,未来几个月热带太平洋将继续增暖,并发展成一次强厄尔尼诺事件。
“虽然持续时间长,但当前厄尔尼诺的强度还比不上1998年。”周兵介绍,1997年到1998年间,赤道中东太平洋累积海表温度指数增暖了23.5度,属于“极强厄尔尼诺事件”。而到目前为止,本次厄尔尼诺事件仅累积增暖10.9度,暂时属于“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
此外,今年与1998年入汛时间明显不同。1998年4月12日,华南就已经入汛,至当年7月26日结束,结束日期较常年偏晚;而今年5月5日华南才入汛,为近37年最晚。
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认为,综合厄尔尼诺及当前大气环流背景等因素,今年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小,应该不会出现类似1998年全流域洪水的情况。
近期暴雨仍不停歇 “接力棒”传至浙闽赣湘黔桂
入汛以来,“雨神”在长江中下游频繁“荡秋千”,主雨带位置在江淮—江南之间来回摆动。这也使得江淮和江南北部反复遭遇暴雨袭击,成为“重灾区”。
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测表明,7月伊始,强降雨带将明显南压,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将接过降雨“接力棒”,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预计3日至4日,强降雨带仍将维持在江南中南部、贵州、广西中北部等地,雨带较窄、稳定少动且雨势较强,中央气象台持续拉响暴雨黄色预警。
值得注意的是,西北太平洋正成为“台风生产线”,近日连续生成了两个台风。其中第9号台风“灿鸿”在3日凌晨由强热带风暴级增强到台风级,第10号台风“莲花”在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洋面上移动,强度缓慢增强,未来对我国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台风“灿鸿”和“莲花”影响,9日前后,我国东部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将出现较大风雨天气。而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还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持续发展,气象年景偏差,要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当前防汛抗洪形势,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防强台,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