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之外贸发展篇
江西日报记者 刘佳惠子
建筑业大步“走出去”,江西国际驰骋国际市场,在非洲又拿下亿元大单;农业大步“走出去”,青龙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油橄榄种植项目,华美食品在马来西亚投资水稻种植和米粉加工项目;汽车出口形势喜人,百路佳客车出口增长336%,昌河汽车出口增长75%……
日前,江西外贸一季度“成绩单”出炉。据南昌海关统计,1至3月份,在全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同比下滑6%的形势下,我省外贸进出口总值达676.8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出口558.3亿元,增长9.2%;进口118.5亿元。3月份,我省进出口156.4亿元,其中出口115.1亿元;进口41.3亿元。
全省外贸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增速较2014年回落4.7个百分点。受春节等因素影响,月度出口波动较大,1月份下降13.9%,2月份增长96.7%,3月份下降9%。
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外贸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影响,进出口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依然严峻。但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叠加效应将为我省外贸提质增效增添推力。这已经在农产品出口、外贸投资合作等领域已显现出成效,为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增长积蓄了后劲。
从进出口主体来看,民营企业最大出口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一季度我省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3.3%,出口占全省比重达80%,成为我省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同期,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分别下降0.17%和6.5%。
一般贸易比重提升。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562.1亿元,增长11.7%,占进出口总值的83%,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94亿元,增长12.4%;进口68.1亿元,增长6.7%。目前,全省一般贸易仍占据进出口主导地位,导致工业发展主要依靠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支撑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非公经济虽然发展提速,但整体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发展活力和空间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令人欣喜的是,机电产品增长快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显示我省外贸正在向“优进优出转型”。一季度,我省机电产品出口222.5亿元,增长18.1%,占出口总值的39.7%。其中,金属制品出口47.9亿元,增长39.2%;机械设备出口34.2亿元,增长11.7%;太阳能电池出口15.5亿元,增长25.7%;汽车及其零配件出口13.9亿元,增长4.8%;集成电路出口9.7亿元,增长85.5%。
当前,国家正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政策红利不断凸显。南昌被列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将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专家建议,江西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应更积极地走出去,抓住政策“东风”助力海外并购与投资。
江西是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我省农业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江西共有19家企业在海外进行了农业开发,累计对外投资协议额2.4亿美元,主要从事包括农业种植加工、水产养殖、林业开发、农产品贸易等领域的经营和运作。
专家分析,2015年将是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我省应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红利,重点组织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贸易市场,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加大对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奖励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省产品出口促进机制,深入开展“千企百展”、俄罗斯江西特色商品展等活动。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着力打造10家服务外包平台、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今年,省商务厅推荐了107个境外展会,供本土企业“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亮相。展会遍布4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欧洲、北美、中东、非洲等,涉及服装及面料、建筑建材、食品消费品、电子商品、太阳能、家具等10多个行业。选择境外展会的类型,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标准,旨在提升外贸增长质量和水平。
实施走出去“十百千万亿”行动计划,力争在境外农业合作、矿产开发、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等四个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深化与长珠闽的对接合作,推进一批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与周边省份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大通关改革,实现与沿海口岸信息化互联互换互认互助。加快出台我省推广上海自由贸易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