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大报》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三十载辛勤耕耘,三十载风雨兼程。为总结回顾三十年来校报的发展历程,促进校报工作更好发展,12月30日下午,《江西财大报》举行了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党委宣传部部长王金海主持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易小明出席并对校报工作提出希望,新闻中心主任刘灵,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喻春龙,从事过校报编辑的老师以及学通社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
刘灵分别宣读了江西省校报研究会、校党委书记廖进球以及校长王乔的贺信,贺信对校报创刊三十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充分肯定了校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新媒体环境下校报发展提出要求。
易小明高度肯定了校报三十年来的工作,指出校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十年来,校报的发展凝结着数代校报人的辛苦付出,不断传承,大家要继续传承发扬好传统、好做法,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办法,与办学发展、教学质量与人才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弘扬正能量,不断扩大校报在校内外的影响力。
喻春龙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近来工作情况,他以昨天、今天与明天为节点,以创办、继承与弘扬为核心,向我们展示了江财校报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宣传部老部长张波对校报有着别样的感情,他以25年前的一篇文章《小报不小,坚持办好》指出了校报的重要性,以25年前的一张报纸清样向大家讲述了校报初创时的那段岁月,清贫却无悔,忙碌却快乐,苦心孤诣。他同时也指出校报重视言论超前、坚持洁好如初的传承值得赞扬,而送报上门的举措更是对群众的关注、对读者的尊重,是江财情节所在。最后他也提出了希望校报能够建立起评论员队伍﹑举行校报年度文章评奖等建议。朱美娥教授指出了校报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影响,她认为校报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与传统精神入手,对优秀文化进行宣传、引申与弘扬。老教授熊焰在座谈会上宣读了自己的诗作祝贺校报创刊三十周年。党委学工部部长郑赟忆起了21年前,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他在校报从事编辑工作的岁月,那时他刚毕业,朝气年轻,组建了学通社,带领了一批青年学子深入校园采访,他笑言那时的自己仅为一名小编辑,校报办公室也十分狭小拥挤,可就是有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那些青年学子们,采访、记录、抒写、针砭,朝气蓬勃,让他每每看到都觉得热血沸腾。在校报工作的这几年,他接受了思想上的洗涤,更是接触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李春根回忆起大学期间担任学通社社长的时光,指出校报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在那段时间里,他约采访跑新闻,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笑也有泪,有苦也有甜,可回首往昔,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段恣意欢畅,仿佛扬鞭策马即可明日天涯的日子。学通情、校报情、江财情弥足珍贵。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还就如何提高办报水平提出了建议,普遍认为在新媒体时代,校报的传播也应与时俱进,进行广泛调研,开展深度报道,推出重磅文章,扩大发行渠道,不断提高校报的影响力。
三十年前,《江西财大报》蹒跚起步,立足校园,深入报道,成为了师生情谊沟通的纽带;三十年后,《江西财大报》稳健行走,与时俱进,求新思变,在改革创新中重获新生。有校报人的不懈奋斗,校报的路会更加宽阔平坦,校报的明天更美好。(图文/郝海涛 肖子薇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