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金融业期待风生水起

02.07.2014  09:52

2014年2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金融30条),奠定了江西金融业长远发展的政策基础。

我省金融业大步前行,取得长足进步,但其作为我省经济短板的状况没有改变,“金融总量偏小、融资和信贷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社会信用环境滞后”一直是制约我省金融发展的四大瓶颈。

赣鄱红土地从来不乏革命的红色基因,而现代金融的蓬勃发展,更需要这种红色基因的强力注入。

本期嘉宾

吕江林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姜成茂 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长

詹 政 共青城市副市长、博士

汪 洋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 姚文滨 江西日报主任记者

四大瓶颈”困扰江西金融业

主持人:目前我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时期,为江西经济未来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做大做强江西经济、金融实力打下了基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血脉,请问江西银行业当前发展主要面临哪些问题?

姜成茂:从江西金融业资产构成情况看,银行业资产仍然占据绝对比重。可见,做大做强江西金融业,银行业要发挥并担当好主力军作用。我个人认为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全省经济总量偏小,对做大金融业务规模形成客观制约。2013年江西省GDP总产值1.43万亿元,名列全国第20位、中部六省第5位;同期,全省银行业贷款余额1.31万亿元,列全国第24位、中部六省第5位;全省银行业贷款余额占GDP比重为90.9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4个百分点,低于GDP体量相当的重庆52个百分点。

二是金融需求多元化,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面对利率市场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趋势加剧等市场变化,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往往陷入被动应对。

三是金融资本缺乏与产业资本融合的内源动力。全省银行业2013年新增贷款1981亿元,80%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仅100亿元,银行参与企业改制局限于存量不良资产的盘活,不能参与企业的债转股,对优质主导企业也缺少政策和参股渠道。

四是金融资产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在经济下行、银行流动性收紧形势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成为高利贷的代名词;民间融资出现资金断裂,少数小微企业主“跑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呈下降趋势。

汪洋:从我省情况来看,金融业规模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体系日趋完善,我省金融商务区的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然而,与兄弟省市比较,我省金融业还面临“规模不大、机构体系不全、省内企业利用直接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的能力有限”等短板。

金融业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效率

主持人:目前,金融界有种观点,认为金融业要做大、做强,就是要让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请问吕教授怎么看这个问题?

吕江林:金融业的做大做强,不等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关键是要提高金融的效率。

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太原(10.4%)、武汉(6.6%)、郑州:(6.4%)、合肥(5.2%)、南昌(4.9)、长沙(3.6)。如果单纯以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高低来衡量金融业是否做大做强,太原则高居榜首,而长沙低居末位。

可是,这些城市如按GDP排名,依次为武汉(8003.8亿元)、长沙(6399.9亿元)、郑州(5547.0亿元)、合肥(4164.3亿元)、南昌(3000.5亿元)和太原(2311.4亿元)。如按GDP排名,则武汉排第一,而太原排末名。

从太原市的例子可以证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比高,并不意味着该城市、地区整个GDP就高。

那么,2012年,武汉市GDP在中部地区排第一,是不是意味2012年武汉市金融效率最高呢?也并非如此,2012年中部这些省会城市实际GDP增长率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弹性,(实际GDP增长率/金融业增加值占比),结果排序如下:长沙(3.61)、合肥(2.62)、南昌(2.55)、郑州(1.88)、武汉(1.73)、太原(1.01)。

可见,2012年,这些中部省会城市中,长沙市金融效率最高,这意味着金融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导致实际GDP增长率增长3.61个百分点。合肥次之,南昌排第三,武汉弹性排倒数第二,而太原市则是倒数第一。

如果说这种某年度之比是静态比,而且山西省是资源省、能源省,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太原市与长沙市的比较不能令人信服。

可见,金融业做大做强不等于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关键在于提高金融效率。

主持人:刚才各位嘉宾都客观地谈到了江西金融业所遇到的瓶颈。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破解这个难题呢?

吕江林:我认为当前江西的金融业应主要在“做强”上下工夫,在“提高金融效率”上做文章。

为此,政府要通过深化财税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公共服务的努力到位,把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发挥到极致,营造企业首先是中小企业诚信经营和科技创新的环境,使江西的广大中小企业真正具有活力,并在科技创新和诚信经营的大道上全力竞争,优胜劣汰;由此促使江西广大企业在生命周期的萌芽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都能得到国内外金融业的青睐和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持,从而演化出江西一个个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首先,要深化财税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要切实落实对广大中小、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第三,要全方位扶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中小企业的系统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尤其是对政府而言,要发挥好这个科技金融支持体系中,具有财政资金性质的、助推初创期中小企业的 “创投引导基金”,以及助推成长期中小企业的 “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专项基金”吸引民间资本的杠杆作用,打造科技中介服务信息网、科技成果项目网上交易平台以及知识产权交易所。

姜成茂: 要破解江西金融的发展瓶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以服务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银企实体项目对接,争取总行信贷政策倾斜,加大信贷投放,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支持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要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对商业超市、专业市场、仓储物流等不同行业,配置不同的金融服务套餐;稳步推进“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针对江西小微企业多且缺乏有效抵质押等因素,量体裁衣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夯实做大金融业的基础。

二、契合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紧密结合利率、汇率市场化,全面丰富金融产品,提高客户收益水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等经济活动中的金融需求,开展融资与结算产品创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规模扩张;结合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趋势,发展形式多样的金融资产服务业;结合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大力提升综合财富管理服务能力;结合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发展引起的商业模式与金融业态变化,加快推动金融运作模式的创新。

三、拓宽金融服务渠道,提升金融渗透服务能力。加强全省金融机构网点的科学布局规划与统筹管理;同时,合理引导向城乡结合部、农村重点集镇合理布放物理网点,并通过“移动银行”、“自助银行”等方式逐步向整个农村市场映射,满足农村市场旺盛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大ATM机和自助银行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知识普及与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社区银行建设,打造“社区金融超市”,使之形成做大金融业的“毛细血管”。

四、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保障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要强化政府政策制度安排,营造做大做强金融业发展的环境。妥善处理新引进金融机构与存量金融机构的政策差异,充分保护并调动全部金融机构做大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严格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运营监管;坚持打击民间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建立健全多元化融资担保体系和财政风险补偿机制,并鼓励银行支持薄弱经济、“三农”经济和“普惠金融”发展,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另外,还要进一步强化银行安全发展管理,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除了传统金融模式,江西呼唤发展新型金融业态

主持人: 我省除了发展传统金融业外,我们还能在新型的金融业态上做些什么文章?

詹政:试想想,德国二战后为什么能从废墟中迅速崛起?为什么够挺过欧债危机和金融风波?关键在于德国注重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科技创新,由此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所以银行愿意去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做特定的“金融套餐”,由此带动大金融业的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传统金融业,在江西如何发展新型金融业态?我觉得在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拉动乏力的新形势下,“资本招商”就是一个从更大范畴来做强实体经济,尝试建立私募基金园区就是做大金融的一个“杠杆”,这也是美国硅谷的成功经验。

2010年,共青城创立了私募基金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对冲基金园区和首批私募基金园区,迈出了打造江西金融特区、中国私募特区的步伐。经过四年的发展,预计今年年底注册企业将超过200家,明年注册资本将超过百亿元。

发展金融业的“山城做法”可学可鉴

主持人:前不久,汪洋院长和我谈到他从山城出差的感受,尤其谈到重庆独辟蹊径做大做强金融的做法。在此,请汪院长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山城做法”。

汪洋:这次出差路过重庆,顺便去考察了那里的金融和资本市场,感触很深,给我很大的启示。

第一,重庆的GDP与江西相当,但金融业的发展却有个显著的特征:在重庆市金融办的主导下,先后建设了13家生产要素的交易平台(交易所),涉及农村土地、联合产权、金融资产等13个区域性的要素市场。

以金融资产交易所为例,通过共享交易信息,不仅可以实现金融资产价格发现,而且为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提供了承载平台。这里交易的不仅有本地的金融资产,而且有外省市的。金融资产通过在该平台的交易,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汇集,这就为重庆实现“结算型金融中心”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基础。

我省在生产要素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绩,以前也曾动议过建设金融服务后台,但由于金融机构量少、各类型生产要素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政出多门等情况, “打造中部地区的金融服务后台”的目标难以实现。加之已经建立交易平台的外省市纷纷来我省吸引各种资源,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所以,江西省的生产要素交易平台的整合迫在眉睫,需要更高的层面来协调统筹。

第二,经济决定金融,这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要全面做大江西经济、金融实力,就是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指导,而江西实体经济发展必须要在支柱产业的发展上取得突破。

以重庆为例,笔电行业已经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经济支柱。重庆已经构建成型的“品牌商+代工厂+零部件企业”垂直整合体系,提出“打造亚洲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去年产量5500万台,现在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中就有1台是重庆造。

在江西,类似重庆笔电行业这样规模和上下游链条比较长的产业还不多。从单个企业规模来看,江西只有江铜一家“航母”,这种资源性企业,重点是要延伸下游的产业链,努力打造产业集群,形成相应的产业规模和产业聚集效应。所以,只有江西经济发展了,实力壮大了,江西金融业的规模才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第三,江西金融业的短板首先是有竞争力的企业太少了,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相对就弱。要做大做强江西金融业,除了银行业要继续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之外,还需要补齐江西金融业发展的短板,也就是下大力气抓好拟上市公司的培育工作和江西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工作。

以2013年为例,受IPO 暂停的影响,全省在境内股票市场未新增一家上市企业,3 家企业在境外首发上市。借力新三本市场的发展,全省已通过证监会审核的企业5 家、辅导验收的有2 家,还有20多家企业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但是这样的企业数量规模与周边邻省相比差距还很大。

第四,除了利用股票市场筹资之外,江西企业还需要大力发展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在这个市场上,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利用方面更为重要。

2013年全省债券发行438 亿元,其中债务融资工具发行278.5 亿元,同比增长118.8%。尽管我省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横向对比而言,江西的规模在全国占比很低。这说明我们的发展潜力很大,也表明江西企业的债务承受能力相对较低。

所以,重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除传统的股权融资之外,还有直接债务融资,而债务融资的程序性要求较少,手续相对简单,这将是未来我省企业除了银行贷款融资之外,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