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校聚焦瓶颈问题抓整改谋长远
本报讯 (记者骆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全省高校聚焦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科研等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挖根源、抓整改,以高质量的主题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没有一流人才,就没有一流大学。在主题教育中,全省高校积极推出人才新政,大力营造育才引才留才用才浓厚氛围。南昌大学一方面通过全球招聘、海外视频面试会、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方式,发挥知名专家、校友在“以才引才”中的作用,多渠道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人才;另一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8个一流学科群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指导一流学科做好外引内培工作;同时,协同各学院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通过加大江西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海外留学人才来校工作。江西师范大学设立“揽才引智”奖,出台《江西师范大学正大学者杰出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实施高端人才浮动年薪制,同时启动新一批“青年英才”和“高端人才”培育计划项目遴选工作,对重点人才采取校领导“一对一”服务措施,大力稳定高层次人才队伍。江西财经大学在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同时,通过座谈、走访、短信等形式,了解各类人才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做到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认真贯彻党管人才方针,多措并举聚人才、育人才、用人才,实施一人一策的“差别化”引才激励机制,采取“顶尖专家+团队”的“柔性+刚性”引才方式,高位助推“双一流”建设,在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立项、教育学科顶尖刊物论文发表上均取得零的突破,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迈向世界一流学科行列。针对人才培养对接省内外航空企业发展需求不精准的问题,南昌航空大学摸清企业用人需求,开展“2+2”“3+1”等模式的本科人才定制班培养,目前已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共建产教融合平台,着力解决工装科研中的难点问题,攻克关键技术,联合培养人才,并从2016级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选拔24名学生组建“产教融合航空制造班”。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省高校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江西农业大学修订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精简学分、均衡学时、细化要求等举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为什么建,各学科需要认清学校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二是怎么建,各学科要明确建设任务;三是建什么,各学科要凸显特色优势,整合资源聚集,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在主题教育中,赣南医学院广泛开展教学大讨论,凝聚建设“一流学科”共识,明确攻坚举措。江西理工大学坚持“教学优先、教师优先、学生优先”的工作原则和“教学是否满意、教师是否满意、学生是否满意”的工作标准,调整学校领导分工,由党委书记兼管学生工作部、校长兼管教务处,把与学生、老师相关的各项工作摆在最重要位置。南昌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优良学风养成,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科研平台、抓好科研项目,是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高高校影响力的关键。赣南师范大学依托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牵头组建“江西省脐橙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赣南脐橙产业化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江西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西省海智工作站”,打造一支高层次高水平脐橙产业研究队伍,积极对接产业发展、服务行业需求。目前,学校推广的脐橙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体系,已在赣州市90%以上的脐橙园推广应用,使育苗成本下降40%,果园水土流失减少70%,果园劳动投入减少60%,实现了“三年始果、四年投产、五年丰收、六年盛产”,新增间接经济效益88亿元,促进了赣南脐橙全产业链的快速良性发展。东华理工大学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发挥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育人优势,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