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为通稿怒了!他是太认真还是玻璃心?

13.05.2015  18:46

  在娱乐圈有两种明星,一类只关心自己的作品和粉丝,对于媒体报道从来不闻不问;另一类则是事无巨细全都关心,就连通稿也会一一过目。最近在风口浪尖上的汪峰属于第二种。

  日前,记者杨时旸在网上发表了《写给汪峰的一封信》,引起了网友关注。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在该记者做完汪峰专访并发表了一篇名为《汪峰的成功学》的稿件后,遭到了汪峰及其团队的多次致电,要求修改稿件,而汪峰本人更是与记者长聊30分钟,表示自己很伤心。对此,该记者表示:“抄起手机就给陌生记者亲自打电话质问具体报道的艺人,(汪峰)还是第一个。

  昨日,有媒体就此事致电汪峰工作室,对方表示,该记者报道中所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汪峰方面称,为避免口水战,他们将出示一份“当时记者的采访实录”,以还原真相。

  记者斥汪峰团队干预报道:别想控制媒体

  杨时旸在“一封信”里提到,《汪峰的成功学》一文刊登出来后(杂志封面标题叫《消费汪峰》),汪峰方面对文章提出了各种质疑,因此,作为“一个为了不删改稿子,和你还有你的团队争吵过一周的人”,该记者在这封长信里一一回应了质疑。

  质疑一:文章一开头就写道“汪峰的紫色劳斯莱斯就停在门口”,而事实上汪峰是另一汽车品牌代言人,这样写会对他产生经济上的影响。

  记者回应:作为一个媒体记者,我根本没有义务站在你的立场上去踌躇,我描述你的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时会不会与你的商业代言产生冲突。如果因为这句话给你带来了经济损失,很抱歉。如果你知道那真的会影响到你,你真正该做的就是出门时不开这款车,而不是要求媒体不去写。

  质疑二:汪峰团队要求将有关于汪峰的各种绯闻、情感史以及被公众调侃消费的部分全部删掉。

  记者回应:“汪峰”在当下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歌手,而变成了一个符号,你不光为公众提供动听的音乐,某种程度上还是公众的泄压阀。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得承担这个角色。没有办法,这是艺人的命。所以,我作为报道者,我必须把你身上被赋予的所有符号意义阐释出来,不然,那将是我的失职。读者会骂我。我为读者服务,并不为你服务,请你明白。

  质疑三:文章大标题是否需要同艺人商量后决定。

  记者回应:我现在明确告诉你,不需要。我们有权自己决定大标题。我需要对我文章里的内容负责,你对你受访时的言论负责。如果我的标题诽谤了你的声誉,你有权诉诸法律,如果没有,只是不符合你的想法,那么抱歉,只能如此。

  质疑四:采访之前为什么没有签订一份合同,要求文字和图片都必须得到汪峰方确认才可以发稿。

  记者回应:我是不会和你们签订什么协议或者合同的。如果你真的用一份份协议把所有媒体都变成了你的“自媒体”,那么你接受采访的这个行为就失效了。我可不可以认为,从此以后,所有有关你的长篇报道都是你的企宣稿的变奏形式?那么,还会有人去读有关你的报道吗?那也不是你想看到的局面,对吗?

  质疑五:在文章里把汪峰写得很虚伪。

  记者回应:我个人从未觉得你虚伪,因为我根本不能算是真的认识你。我最反感用道德化的方式去粗暴地评判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情感是最微妙和无法言明的东西,几乎只存在于两个人之间,任何外界的窥探都是失真的。所以,我不可能在文章中对你有“虚伪”这样的道德指摘。但在你身上发生过的那些事实,我必须叙述。我只叙述事情本身,有人认为是为你洗白,有人认为是给你抹黑,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汪峰,我无法约束。

  汪峰方面回应: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

  昨日中午,汪峰工作室在微博上表示,“报道中所发布的文字与采访内容大相径庭,如果这就是记者朋友所谓的‘客观’,那么这种‘客观’本质上又何尝不是源于媒体需要的不对等的‘消费’。

  有媒体致电汪峰的团队,对方工作人员表示:“我们随后会公布一份当时采访实录及采访录音,大家或许能够在这些信息中了解到最客观的真相。”对于其他回应,该工作人员表示:“为了避免口水战,还是不做具体回应了。

  对于汪峰与记者的这次摩擦,网友们各自站队,支持汪峰的大多认为“记者想红想疯了”,而支持记者的则表示“文章写得畅快,终于有人给汪峰上了一堂新闻课”,也有“路人”网友认为,汪峰做事太认真,却有颗玻璃心,“看稿看得比编辑还细,为那么一点事就伤心,至于吗”“说到底,还是偶像包袱太重,汪兄,放松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