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舆情解读:治理村官腐败还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在网络上的各类报道中,遍及全国各地的村官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分析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就是“村官将黑手伸向集体土地”。据媒体报道,2013年7月底,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10名村官瓜分价值18亿元的316套安置房案,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村级官员集体贪污的第一大案。而从2012年底被爆料的“20亿村官” 深圳龙岗街道南联社区村委主任周伟思案也一直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此案中,周伟思涉嫌在当地旧城改造项目中和他人共同收受5600万的巨额贿赂。
2.《新京报》报道再掀舆论关注热潮
2014年8月7日,《新京报》报道《12起村官巨腐案涉22亿》称,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因旧城改造、新农村建设以及征地补偿衍生出多位“千万级村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涉案总金额高达22亿。随后此文章引发全国各类媒体和网民们强烈关注和热议,带动“村官腐败”话题相关舆情快速升温。而在随后的日子里,各类媒体和网络上相关话题的讨论一直络绎不绝。
8月17日,新华社报道了广东城中村冼村改造背后的“腐败铁三角”:高官庇护、村官出地、房企出资。而就是这样一个城中村改造工程,“‘绊倒’”了广州市副市长曹鉴燎,端掉了整个村干部班子,牵扯了一批开发商。”,报道发出后引发新一轮舆论关注热潮。随后的8月18日,相关网络新闻就超过了1000篇。
3.《人民日报》评论引发基层治理话题大讨论
2014年11月5日,《 人民日报 》第9版刊登评论员文章《以治理法治化铲除“村官腐败”》,针对村官腐败问题指出,有少数村官成了基层治理的“病原体”,少数村官成触发上访及群体事件火药桶。用法治方式和制度手段管住村官的“绝对权力”,才是纠治村官违纪违法的治本之策。随后引发新一轮舆论关注热潮。5日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980篇,相关微博超过1.4万条。
数据显示,此话题舆情热度仍然处于持续升温的高温状态。
三、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1)村官腐败话题网民观点倾向性分析
网友观点摘编:
村官贪腐现象普遍(34% )
网友“央视李苳 ”: 如今的村支书就是村霸,各个地方都一样,这个只是曝光的冰山一角,现实中比比皆是,村官没有为民做主的,都是中饱私囊的家伙。
新浪网友:现在哪有不贪污的村官,特别是农村村官,现在的村官就是一种投资。所以要有回报。
网友“鱼儿游游贝”:不是少数,也不是近年来。基层村官是老百姓直接打交道的人物。挪用国家涉农补助、对老百姓办事设置关卡,百姓敢怒不敢言。他们觉得自己是个小官,没人管。唉,苍蝇比老虎多多了。
基层腐败动摇政府公信力(27%)
网友“春风再度大别山”:基层腐败才是真正动摇人民信心的根,就麻城鼓楼办事处及凉亭村与党员校长勾结,上演半夜抢地,及解决问题中见惯执政者狼狈为奸,耍滑贪拿。
网友“极限vince”:我觉得国家也要抓基层的干部,他们贪污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并且还很理直气壮,有的村官掌握的资源不小于一些小县经济,事关重大。
网友“3817918003”:苍蝇虽小,危害很大。千里之堤,毁于蚁害!抓腐败就应从基层从小事抓起。
村官腐败暴露基层治理缺失(18%)
网友“人在江湖3132698365”:村干部的理直气壮,正说明了贪腐之风在基层的猖獗,也暴露出党对基层领导干部监督、教育、管理的严重缺失!
新浪网友:我是村官,我有话说:—、村官腐败有普片性;二、体制的缺陷性,上梁不正,下梁歪;三、信念追求不确定性,以金钱做为最终目标。
村官选拔机制亟待整顿(14%)
网友“火兴才”:谁来监督村干部?村干部跟乡镇干部穿一条裤子,乡镇干部跟县区干部穿一条裤子,县区干部跟市里干部穿一条裤子。侵吞救灾款算什么?我们村的村干部连低保金都要每人收取10元餐饮费,养老金100元跑路费。
网友“老妖兔”:村官采取村民自己选,相当一批恶霸,有势力的人通过贿选、胁迫村民成为了村官,没有真正具备民主的意识,实行民主,就是这样的结果。
人民日报评论说出了百姓心声(7%)
网友“老兵张I”:精彩,实事求是,举国上下,普遍存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清除村官腐败,刻不容缓。
(2)各方热议如何治理村官腐败话题
立法司法要双管齐下(3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首先应当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而不应当过分强调这种体系的独立性。从司法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农村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惩罚力度,“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现象中的作用,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制度途径。”
加强监督机制建设(26%)
网友“闺喷贮”:现代国家廉政建设的必由之路:透明革命和监督革命。透明革命解决的是公共信息必须全部披露,杜绝权力寻租的空间;监督革命解决的是公共权力必须受到各种制衡和监督,公共权力由人民赋予,公共权力的运行必须接受人民监督,没有例外。哪里有权力就监督哪里,哪里权重就重点监督哪里。
网友“雷影123”:应严格依法公开村务公开,要用法律来约束农村帐务收支和公众见面。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现问题揭露村官的瘸败行为!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健全法制规范村官选举(17%)
网友“黄草坪”说,治理村官腐败,必须首先从健全法制入手,让那些心术不正的别有用心之人,进不了村官候选人的门槛,同时规范选举的法制程序,让村民对村官选举的投票真正出自于内心本意的表达。
网友“白开水的缸子”:村组干部腐败缺少更多的法律约束,应完善法律制度。
应加强廉政教育,健全预防网络(10%)
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王振川认为,要防范村官犯罪,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廉政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知法、懂法、守法。同时,建立健全犯罪预防网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大预防格局。
网友“盼解放”:35年改革让农民遭受了苦难,这和政府不能及时改革农村管理方式极为有关!
网友“yushanhanxi”:建立乡镇检察室,用法治方式和制度手段管住村官的绝对权力,才是纠治村官违纪违法的治本之策。
网友“走在人兽鬼边上”: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然会后果不堪设想,探索出一项合理的制度才是王道。
四、媒体评论
应站在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看待村官腐败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长期以来,老百姓囿于法律知识的匮乏,对村官腐败痛在心中而无可奈何。一些基层政府出于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的考虑,对村干部贪腐问题往往“民不举,官不问;民不闹,官不究”。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情况下,村官难免视法律如同儿戏,不拿自己当干部反拿自己当土皇帝。有人戏称某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几乎已经变成了“村官自治”,足以说明此中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提出了具体改革要求,为破解村级反腐难题指明了方向。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把村级权力牢牢束缚在制度笼子里,一定可以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干部的法治观、权力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农村不应是反腐败的死角,治理村官腐败,理应上升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早日啃下这个硬骨头,才能为乡土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更坚实基础。
整治“村官腐败”需从根本制度上出发
张家界在线评论认为,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让“村官”们手中权力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更让人担忧的是“村官”们权力不小,有的法纪意识却十分淡薄。村干部处于最基层,算官也算不上官,因而村官腐败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虽受查处但是轰动效应不强。但时下村官们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探究村官腐败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村官自身素质不高,另一方面主要是暴露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机制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监督不够到位等因素。大多数村民自治意识和观念相对淡漠,再加上一些地方没有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有效的宣传,致使许多村民难以组织起来集体监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大多数村民也难以发现村干部的越轨行为,即使发现了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只有从制度上、源头上入手,加大对村干部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的预防村干部的腐败,才是对村干部真正的保护和爱护。一要加快村级民主化建设进程;二要加大村级民主监督力度;三要强化对腐败村官的处罚。只有从根本上出发,才能还农村一片“蓝天”。
五、舆情点评
1.村官腐败与土地关系密切
在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撰写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中,村干部位五大列高危官员群体之首。在村官的形象危机中贪腐问题最为突出,其中一个广泛的共性便是与土地利益的关联性极强。
有媒体报道指出,一直以来,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剪刀差”问题突出,与土地补偿相关的征地制度改革也被认为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之一,目前我国仍没有征地补偿的专门法律,导致利用制度漏洞贪腐的案例时有发生。
有分析指出,由于在农村集体土地出租、转让中,租赁费的多少、土地补偿金的收取基本上由村委会作主,村干部就是“土地爷”。北京师范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指出,村官在征地过程中进行贪腐,隐蔽性比较强。“征地过程中国家往往都是通过与村干部来谈判征地条件的。如果村干部通过做手脚的方式隐瞒某些条件或故意曲解某些条件的话,普通村民实际上就不可能知道真实的征地条件是什么。”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征地补偿款被挪用或截留后,失地农民时常会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多次上访。去年11月28日,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就曾表示,农村土地征用成为信访的主要问题。
2.反腐,别拿村官不当干部
2013年10月25日,人民网舆情频道《今日舆情解读:反腐,别拿村官不当干部》一文曾针对“北京奢侈办婚宴村官被曝身家过亿”一事分析指出,近年来,村干部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村级腐败已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根源。有报道指出,在村干部腐败案中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的情形并不鲜见。在不少地方,腐败村官富得流油,集体却一贫如洗。这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对村级干部手中的权力进行约束和规范。对农村腐败现象的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关键是要真抓实干,要获得群众支持,同时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专门处理此类问题。如果没有强力、有效的制度改进,村级腐败就不可能被遏制住。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师刘星星指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村官作为基层干部是国家庞大行政机器中的末梢神经,直接面对着最基层的群众,腐败起来危害极大。村官腐败不仅导致惠农政策无法落实,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而且极大地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树凯说“基层不稳则天下难安”,重视和治理村官腐败应成为当今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小苍蝇”的腐败比起“大老虎”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老虎”要打,“苍蝇”更要打。
3.舆论转向基层治理现代化话题探讨
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针对基层治理问题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民主。11月5日的《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农村不应是反腐败的死角,治理村官腐败,理应上升到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高度。早日啃下这个硬骨头,才能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乡土中国迈向现代化奠定更坚实基础。
据媒体报道,为治理贪腐村官外逃现象,广州市纪委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村“两委”班子主要成员出国(境)管理意见》,将全市2014名村干部纳入公安机关出国(境)登记备案范围统一管理。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包括省市县在内的15个地方已经出台了治理村官腐败的相关文件。
随着对“小官巨贪”的专项治理在全国的逐步展开。村官腐败这一顽疾的严重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而在人民日报评论发出后,网络上相关舆情的焦点正在逐步由村官腐败的危害向如何实现全面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方面转移,在全国媒体和网友的关注之下,这一全国性顽疾得到根治的日子也终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