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周文奇:把平凡琐事谱写成人间大爱

11.09.2014  18:55

  一颗爱心,让他这名“老同志”做起了青年志愿者。

  一颗责任心,让他挑起担子,做起了这个公益组织的“领头人”。

  一颗恒心,让他一做就是四年多,不但自己陷进去了,还让“奉献、友爱、团结、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承下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义工协会,红色义工帽、红色义工服已然成了永新县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他是法官周文奇,他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人们评价他,把琐事谱写成了大爱。近日,他入选“中国好人榜”(9月)评选候选人名单。

  周文奇

  1969年3月生,中共党员,现任永新县法院党组成员、政工科长、办公室主任

  永新志愿者协会理事长

  从事法院工作20年来,他始终坚持以法为上、以德为先,以高度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老同志”  做起青年志愿者

  2010年4月,永新县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

  最早仅通过一个声讯电话开展会员招募,几个月只有10多个人加入。

  协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时,周文奇在同事的鼓励下提出申请,正式成为一名“小红帽”。

  为数不多的会员多是年轻人,周文奇在这个团队一看就是“大叔”型。他套上红马甲,肥胖的身体会不服气地挣开衣扣,戴着小红帽,盖不住他两鬓斑白的头发,挂上胸牌,他自嘲这是一名“老同志”做了青年志愿者。

  新法制报:当年你多大?

  周文奇:我1969年生的,当时已经41岁了。

  新法制报:最早加入志愿者协会有想过会成为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吗?

  周文奇:这个倒没有。

  新法制报:谈谈你走上志愿者之路的一些记忆吧。

  周文奇:我报名后,一些活动形式虽比较简单,但对我的影响很深,使我真正了解到开展志愿活动的意义。我在一次活动中认识了一年级学生小郭,在他出生50天的时候,他父亲因为夫妻俩吵架而将妻子伤害致死,现在监狱服刑,后来他一直在由大伯带着。我想,这样的小孩缺少父母的爱,很容易形成心理缺陷,影响健康成长。还有一次活动,我碰巧遇见了自己曾经办理的一个离婚案件当事人的母亲,他儿子患有精神病,儿媳妇当年离婚后就带着女儿走了,当时老人用箩筐挑着两个小孩到法院。一晃十年过去了,我发现这个家庭的生活一直非常贫困。可以说,这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我真正认识到开展志愿活动很有必要,而且要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协会声名鹊起  他成“灵魂人物

  心灵的震撼带来的是对协会工作热情与执著。入会后,周文奇发现协会会员少、开展活动不多、名称有局限性等诸多不足。

  不久,在团县委专题讨论会上,周文奇提出了一整套想法,其中包括协会的名称,他建议改为“志愿者协会”,突破只有青年才能加入的局限,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另外,他建议协会建立一套规章制度,使会员们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周文奇的建议获得了团县委领导的赞赏和支持。2010年6月,他开始负责志愿者协会工作,启动仪式后协会工作步入正轨。在后来召开的会员大会上,他高票当选协会理事长,并一度被会员们称为协会的“灵魂人物”。

  新法制报:当时成为协会的“头儿”有什么感想?

  周文奇:责任重,压力大!我没想到我会当选理事长。既然已经接受那份重担,那么我就有义务、有责任去做好。

  新法制报:你上任后开展了哪些工作?

  周文奇:我很快将“青少年志愿者协会”更名为“永新志愿者协会”,突破年龄界限,并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紧接着,我倡导建立了永新义工网,开设了义工QQ群。有了网络这个平台后,我们协会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了,在网上吸收会员、召集活动、公开财务以及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吸引了许多热心人士加入到义工行列。伴随着很多活动的开展,我们协会声名鹊起,社会好评如潮,会员们也都很支持我的工作。

  因地制宜  不少活动成“品牌

  这样的独立义工机构,在全国来说也不多。会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大家既出钱又出力,没有报酬也没有约束,组织好这支团队,实属不易。

  永新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50多万,但每年有10多万劳务人员输出,造成留守儿童和老人特别多,周文奇看到了这个特点,他因地制宜,带领导义工团队开展的许多活动形成了“品牌”。

  新法制报:协会后期发展顺利吗?

  周文奇:还算顺利,我们定时开展各种帮助活动,协会的不少活动都成了我们的“品牌”,比如“6160”活动。

  新法制报:“6160”是个什么活动?

  周文奇:是的,根据永新留守儿童和老人特别多的情况,我组织的第一次活动,便是开展关爱儿童、老人的“6160”活动。“61”是指儿童,“60”指60岁以上老人,一起就是指针对儿童老人的相关活动。结果一炮打响,100多名儿童都有人结对帮扶了,每逢年节、周末,会员们都会去敬老院、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和孤儿。随后,针对不同会员、不同受助对象、不同时间段设计的其他活动接二连三地推出,助学、扶贫、帮残、济困、创卫,服务内容形式多样,每个月至少有一次活动。协会还出了永新志愿者协会宣传画册,举办了宣传推介晚会。“志愿者网”上,公布了协会章程、会员管理办法和志愿誓词,设置了申请入会的窗口,方便社会人士网上办理入会,公布了协会近期打算开展的活动内容。

  面对质疑  行动是最好的回复

  永新志愿志协会成立至今,已资助贫困学生116人,关爱贫困孤寡老人53人,并成功帮助三个残疾青年治愈站起来了,他们卧床多年现在又成为自食其力的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今年,该协会又成功帮助一位残疾青年手术成功。

  协会逐渐步入正轨,但传言曾在一段时期内不时而起……

  新法制报:经历过哪些质疑?

  周文奇:可能不算多吧。比如我参加志愿者之初,有人怀疑我的动机,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我们协会开展的活动也经常受到别人的怀疑,比如我们在街上开展募捐活动,就有人说我们是骗子。我们在路上开展交通劝导活动,有人说我们是政府安排应付上级检查的,每天有丰厚的报酬。

  新法制报:你怎么处理的呢?

  周文奇:有这些怀疑与猜测很正常,我认为无须去争辩,行动就是最好的回复,时间长了别人肯定会理解。我还是那句话,让时间去证明吧。现在,大家基本都能理解我们,我们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会员的行动常常让我感动

  周文奇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爱心,二是要有恒心,三是要有宽容心,四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不管缺少哪方面,都很难坚持下去。

  新法制报:说说你们具体的一次帮扶工作吧。

  周文奇:比如陈勇华就是其中一位,这个男孩在16岁时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因无钱治疗已卧床10年,每天靠服用止痛药减轻痛苦,母亲残疾,入赘的父亲在他2岁时就弃家而去。我们义工给这个困难家庭安装了自来水,然后从县城到省城连续开展募捐,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呼吁各界人士伸出援救之手。在我们不懈努力下,12万元医疗费已经基本得到解决,陈勇华在两名志愿者陪护下赴广州治疗,如今手术圆满成功。

  新法制报:协会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志愿者或被帮助的人之间发生让你感动的事情?

  周文奇:让我感动的事太多了!说心里话,我为协会几年来的工作成就而感动,这让我真正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些会员的行动也常常让我感动,比如,有个81岁的会员,经常主动去照顾一个70多岁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倒屎倒尿,你说这容易吗?不容易的,这是许多人怕干的活。

  新法制报:协会目前有多少会员?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周文奇:目前会员已由当初我参与时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永新志愿者协会正在发展壮大中,我们会继续利用好志愿者协会这个平台,将更多的热心人凝聚在志愿者协会的旗帜下,做善事、行公益、送温暖,尽最大力量让社会充满爱。

  我还在路上走

  近年来,周文奇先后荣获全省优秀法官、江西省社会组织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感动吉安”道德模范称号、第三届吉安市道德模范、吉安市政法系统“十佳”法官、吉安市“情系百姓”好干部等多项荣誉,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他的事迹先后被省内外媒体报道。

  新法制报:你历过许多热烈的掌声,对待荣誉,你现在怎么看呢?

  周文奇:我所获各项荣誉,是社会各界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我的鼓励。但那也是压力,但无论前面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曲折,我都会坚持走下去。

  新法制报:入围“中国好人榜”是什么心情?

  周文奇:谈不上有什么心情变化,我只是想,我所做的,是否够格入围“中国好人榜”?一直觉得与那些中国好人,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还有很大差距,我还应该加倍努力,我还在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