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师生写《四个中国人》 关注非遗传承

10.01.2014  22:00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马海燕)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位师生雷建军、梁君健、焦瑞青共同完成的《四个中国人》今天与读者见面。与许多人预想中的书中可能展示的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不同,师生把目光对准了四个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陕西华县的吕崇德、浙江衢州的程宵春、陕西榆林的高喜业、河北赞皇的池素英。

  演皮影的吕师,从地主娃到皮影艺人,一生命运多舛,但弹起月琴,就如泣如诉地讲述真正的中国故事。打纸簾的宵春,上班在化肥厂装尿素,下班回家织簾子,对工业化的鄙视与屈服都在声声叹息与滴滴眼泪之中。唱酸曲的喜业,在红白喜事上靠作践自己搏名搏利,但在夕阳下放羊时一首首酸曲从心底涌出。跳扇鼓的素英,在穷山沟里乐活着,一闲下来就打扇鼓。

  是什么赋予了他们人类梦寐以求的自律与快乐,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相对的单纯与宁静?该书作者之一、纪录片《扇鼓·乐》的导演焦瑞青说,自己家乡的那个村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只有两个人考上大学,如果她没有考上清华,她也有可能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拍摄纪录片并诉诸文字,把他们纯朴的感情和简单的快乐带给大家,在清华可能看到许多高高在上的东西,但是脚是不着地的。为写作此书,她曾与书中的主角共同生活过好几个月,深深为他们生命的韧性和发自生命深处的乐观精神所感染,而今天的城里人每天忧心的房子、车子等问题,离他们都很远。

  焦瑞青所在的“清影工作室”自2007年起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研究工作。他们发现,传承可能是塑造这些普通手艺人简单纯朴品质的重要因素,由于有传承的目标,戒律被无形中树立,文化被无形中继承,人被无形中塑造。它没有批量生产,它没有急功近利,而这些是以前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状况下,每个中国家庭都有的。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说,一谈到中国人,我们通常想到的符号是老子庄子、秦皇汉武、蔡伦张衡、李白杜甫。作者们在这里给我们展示的不是符号化的中国人,而是用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那样的笔触呈现的四个具象的、有血有肉的、凝练一方水土的普通中国人。希望读者们从这四个普通的中国人中读出乡土,读出民俗,读出社会,读出人心。(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