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寒碜机关”缘何正能量贫乏
湖南炎陵一局机关被曝“最寒碜”,窗户是纸糊仅一台座机,但连续14年获评县文明单位。这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两层砖木旧瓦房,墙壁大都没粉刷,有的窗户是纸糊的,十几间办公室只有一台座机,冬天用火盆取暖,院内无厕所……
自打湖北这个“最寒碜机关”出名后,网上热议一片。但不同以往的政务舆情,一边倒的声音没有出现,网言网语毁誉参半。有人叫好有人质疑,看得出,网民对于“最寒碜机关”确实情绪复杂。
所有时代的争议,都能在历史中找到伏笔。
有那么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豪华办公楼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济南市政府大楼被吐槽“规模仅次五角大楼”、娄底市政府大楼被称“白宫建筑群”、重庆黄金镇政府举债修建“小天安门”……按下葫芦浮起瓢,豪华装修的歪风曾盛极一时。无一例外,这些让人惊诧不已的宏大的政府建筑项目,均遭致了广泛的批评。
直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加之《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时隔15年首次修订,制度化的与时俱进,才将任性的权力重新关进笼中,既及时刹住了这股歪风邪气,又回应了舆论的强烈质疑。
不过,公权重塑不是一日之功。在日积月累的负面渲染下,公众的审丑疲劳已然形成。在亟需提振体制形象的时刻,媒体审视办公楼的视角开始逆转,从批评“最豪华”到点赞“最朴素”乃至“最寒碜”,公众的目光也随之游移。不知不觉中,舆论态度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激烈,从愤慨到欢呼,直到如今,变得疑虑重重。
和豪华办公楼相比,简朴、寒碜的办公楼咋看上去甚接地气,可以让舆论产生天然的亲近感。而在这次“最寒碜机关”的报道中,这栋办公楼就是以正面典型的形象出现。可这种主观性的道德审美,终究是“以貌取人”。
可以说,一门心思“搞装修”的政府机关,决不可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但政府大楼越破越旧,便意味着政府工作越勤越廉吗?稍加思考,个中逻辑显然错漏百出。
在河北省大名县,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这句颇为动听的口号不仅让当地官员颇为自足,也在网络舆论上赢得点赞一片。然而,在这样的“最破县委大院”中,却出了一个反腐高达亿元的县委书记,让人咋舌。
由此可见,办公大楼只是一个水泥盒子,根本不足以诠释政府机关的实际工作。政府大楼的破与旧,和“为人民服务”的含金量并不存在经得起推敲的直接联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在基建时厉行节俭,时刻想着为纳税人省钱固然值得赞许。另一方面,政府大楼建设只要不违反《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做到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通过现代化的设备技术更新,为民众提供更多便民的信息化服务,也应该积极倡导。
况且,比起对办公大楼的评头论足,公众心底真正在意的,还是政府机关是否切实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老大难问题,是否真心实意地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换而言之,政府部门要搞有效的正面宣传,不应该费尽心思地在旁门左道上做文章,而是要在改作风、转职能上下功夫。
中国那么大,不论是“最豪华政府”,还是“最寒碜机关”,都是基层政府中的极端异类。捧杀,并比棒杀更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