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一个希望” 奏响“江西乐章”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
繁忙的九江港。 记者 杨继红摄
三月,暖意融融——
3月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春意盎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这里,与江西代表团代表共商国是。总书记对江西干部群众的寄语,从江西厅传遍了赣鄱大地:“希望江西的同志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总体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奋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三月,激发豪情——
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江西梦,在赣鄱大地生根发芽。省委书记强卫指出:“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于把江西的事情做得更好。”“我们要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坚定方向、聚焦重点,进一步完善思路、狠抓落实,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省委十六字方针的贯彻实施,乘势而上,不断迈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
三月,春色满园——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江西吹响了“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号角;“赣版”改革路线图正惠及4500万江西儿女;法治江西建设增进了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汇聚起全省干部群众实干兴赣的强大动力。
三月,带给人们惊喜。牢记总书记“一个希望”,赣鄱大地奏响了雄浑激昂的崛起新乐章。
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奏响“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江西乐章
这是一个庄严承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这是一个铿锵誓言:2014年12月,江西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用五年时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时间回拨到2013年3月,履新江西的省委书记强卫马不停蹄地跑遍省内各设区市,进行调研,熟悉省情,向群众学习,向专家问计。当年7月,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发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号令。
对于小康提速的路径选择,江西有清醒的认识:江西属于欠发达省份的基本省情没有变,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仍是主要矛盾。省长鹿心社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建设生态文明,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小康提速,根本在发展,关键靠发展。发展升级,是小康提速的基础和保障,是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二选择。
产业升级,一路高歌。经济增长结构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不断迈进,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产业集群“聚变”出彩,去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34个,南康家具、新余钢铁及钢材加工产业集群超500亿元。
开放升级,鼓点激越。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更加主动融入海西经济区,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去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活跃,进出口总额和增幅均保持中部前列,进口增速大大超过出口,实现了多年来首次协调发展,其中出口突破300亿美元。
区域升级,全盘启动。促进昌九一体化发展,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建设进展顺利;苏区振兴发展步伐加快;赣东北、赣西加快发展风生水起。各区域板块共同绘就了一幅发挥优势、特色鲜明、竞相发展的区域升级新版图。
创新升级,取得突破。“先天不足”的江西,科技创新释放出“后发优势”:去年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首次双双破万,增幅居全国第二;5个项目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获奖数量创历届之最,且首获中国专利金奖。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革命老区,分布有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等扶贫主战场的江西,扶贫开发任务艰巨。江西扎实推进分类精准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扶贫资源精确集中到贫困户方面,早已先人一步——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探索出了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去年全省搬迁扶贫移民8万人,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一年,更是江西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的一年,亮丽的成绩单来之不易: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四项指标的增幅居全国前10位;实现了“七个突破”,即GDP突破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城镇化率突破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时速350公里高铁实现零的突破,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通车里程突破4500公里。
持续接力探索,致力创新突破,争当改革“先行者”,书写改革的“赣版报告”
这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接力探索的褒奖——去年11月,国家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何在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再立新功?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变为江西的具体实践?2013年开始,江西高位推动生态文明示范省建设工作;2013年全国两会上,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议案被列为江西一号议案上报中央;之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就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事宜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汇报。最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这一方案在江西大地落地生根。
这是在全国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的新期待——希望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快跑,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去年以来,江西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自然资产离任审计、任期重大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试点,用法律和制度保护蓝天碧水。
江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全面深化改革“赣版报告”的精彩乐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赣版”路线图上,江西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去年首次晒出省本级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取消、下放三批行政审批项目共计234项和48个子项,精简率达38%;探索实行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启动省市县三级网上并联式审批。
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全省共有40909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去年共减税17.95亿元。去年3月开始,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56%、注册资本增长130%。
把创新改革方式、增强改革动力,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开展各类改革试点451个,国有林场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一批试点走在全国前列;预算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等一批试点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意见,率先全面放开省管全部601种非处方药品定价权,率先推进四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