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言:捅破“吸氧保健”的窗户纸

19.02.2014  13:05

  近年来,“吸氧”成了一个时髦词汇,不少人在家自备制氧机吸氧,制氧机也因此成为不少人送礼的选择。不过,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出消费提示,指出制氧机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目前尚无证据证明吸氧对正常人具有保健作用,相反,不适当的吸氧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月18日《京华时报》)

  吸氧能够保健还能够美容,这是不少制氧机产品的广告语。在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医疗器械生产、出售等诸多环节的监管空白。对于制氧机来说,本身属于医疗器械,但可以公然在网络上销售,而其宣称的各种神奇功效更是让消费者找不到北。所以,是时候捅破“吸氧保健”的窗户纸,还消费者一片清洁的天空了。当然,这层窗户纸到底应该从哪里捅破也是需要进行思考的,在监管部门、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都应该有着各自的分工,只有各司其职才能多管齐下并标本兼治。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制氧机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理应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进行监管。即对于哪些企业有资质生产制氧机进行准入,严格准入才能杜绝不合格的制氧机流入市场。同时,对于在现实中已经有资质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有虚假的宣传广告,也应该责无旁贷进行处理。到底有什么疗效,到底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广告的投放,避免让购买者产生误导心理。这是对于监管部门的基本要求,也当然是对于商家的基本原则,要按照资质进行有序生产,要按照疗效进行广告处理,杜绝各种虚假宣传。

  商家总是逐利的,制氧机的商家也不例外。从淘宝网上的现实就可以看出,多达6000多种的制氧机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如何规范这些商家的行为?对网店和实体店来说,也必须认清楚制氧机的生产资质问题,杜绝劣质制氧机的流入。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吸氧保健”的宣传,这无非就是商家为了攫取利润想出来的一种思路,目的就是为了欺骗消费者,愿者上钩。而在这个过程中,工商部门和医药基本常识应该介入,对于消费者进行干预,到底哪些疾病的人适合用制氧机,到底哪些人不适合用制氧机,都应该成为消费者本身的一种基本常识,而不能盲从。

  “吸氧保健”本身就是为了迎合人们希望延年益寿思路的,而在这个思路里,对于消费者本身来说,理应有着基本常识和医学的认识。在基本常识上,越是治疗全面的医疗器械越是不靠谱的,这就好比一种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一样。如果连这样的常识都没有的话,就已经到了普及常识的时刻了。而医学认识的增加应该由社会上专门进行各种信息传递进行,医院、社区、学校都应该肩负着这样的责任。从这些地方开始入手,“吸氧保健”的窗户纸自然而然地就会不攻自破。(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