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不要把做“创客”当作赶时髦
“要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今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客”一词,尽管只是简短的一句话,但在“创客”群体中引发强烈关注。(3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
“创客”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点赞声一片,也让无数创业者寄予期望:盼着创业环境更好,政府给创业者更多的扶持,创业的准入空间更大,等等。在“创客”成为热词之时,却也有不少已然成功的创业者冷静地浇了几盘凉水。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CEO雷军说,大学生创业是值得社会爱护的一件事情,年轻人他们有想法,有梦想,没有拘束,更容易做出一些伟大的东西。但他建议大学生把创业过程当成一种历练和学习的过程,不要借钱去创业,因为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是非常高的。(3月9日《南方都市报》)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鼓励,“年轻人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创业,只有真正喜欢才能坚持下来。”同时,他不忘告诫跃跃欲试的年轻人:“创业一定要有向前看的眼光,跟风赶潮流,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残羹冷炙。”(3月9日《重庆晚报》)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更是直陈大学生创业的现实,他每天都会接触到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但这里面95%是没有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创新。
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必须呵护,若没有了年轻人的创业激情,社会也许会失去很多精彩。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小米手机等的成功,甚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恰恰是曾经的青年富有创业的激情,并最终取得成功。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年轻人创业,政府和社会要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创业氛围的好环,政府层面上至少别让一个创业者办个证也跑断了腿;还可在税费等方面给初创业者以成长的利好优惠,同时更要给创业者以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与创造。
对创业者来说,无论是前辈们的鼓励,还是衷告,都值得听取。有关“蜀之鄙有二僧”的故事自是要明白其道理——有想法就该去行动。事实上,行动胜过于口号,行动胜过于空想。但是,我们更希望年轻人在创业时,不要只有行动,更不要把做“创客”当作赶时髦,而能走得更稳健些,多些成功。
笔者有位朋友,年轻时做木材生意,没想到大亏,也失去了再创业的激情,后来安心找了份工作,并用了10多年才把债务还清。去年高考结束后,我遇到一个刚刚走出试场的女学生,问她准备报考什么学校,她说没想好,只要能上大学就行。因为她准备大学毕业后去创业。究其原因,她说,“现在创业比较流行。”闻之,我有些吃惊——创业成为一种流行时,是否也该想想曾经坐公车交里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结果股市没多久就上演了滑铁卢。“创客”,是个好词,更是一个美好的愿景,需要大家共同呵护,但切莫只有激情,还请多一些理性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