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农业考察及对柑橘黄龙病灾区转型发展的思考

22.07.2015  11:33

   【内容摘要】  赣南苏区寻乌县是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的帮扶县,是优质柑橘的主产区,其农业支柱产业柑橘生产面临黄龙病的灾难性侵害,柑橘病灾区的果农们迫切希望转型发展。省统计局组织“文明生态村”帮建对象所在镇的有关领导及相关村干部,对我省部分县(区)现代生态农业项目进行了考察调研。调研点的可贵探索,对如何运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发挥好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提供了有益启示。

  基于调研情况和考察启示,对柑橘黄龙病灾区的转型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建设;鼓励扶持示范引领,引进发展优质高效“替代品”,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寻乌是中宣部和国家统计局对口支援赣南苏区的帮扶县,柑橘产业是其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近年,被称之为柑橘“癌症”的黄龙病在寻乌县等柑橘主产区传播蔓延。据统计,2013年以来寻乌全县已普查确认黄龙病树832万株,株发病率23.34%。目前已累计清除病树787.7万株,涉及果农6.1万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超20亿元。

 

  该县南桥镇古坑村是省统计局“文明生态村”的帮建对象。古坑村及相邻数村的柑橘种植,因黄龙病连片爆发而陷入困境,果农们清除病树后迫切希望转型发展。为此,省统计局组织南桥镇有关领导及相关村干部,邀请南昌大学贾仁安、涂国平教授,先后到南昌市桑海开发区、九江市德安县、萍乡市上栗县、芦溪县和湘东区等地考察调研高效蓝莓产业、绿色生猪规模养殖和雷公竹特色种植等现代生态农业项目。除桑海开发区之外的调研点,均为南昌大学的协同创新基地。现将考察情况、调研启示及对柑橘黄龙病灾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思考报告如下。

 

  一、现代生态农业的可贵探索

 

  1.高效蓝莓产业综合开发

 

  蓝莓,越橘科、越橘属植物,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因果实呈蓝色,称为蓝莓。蓝莓营养成分高,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被誉为“水果皇后”和“浆果之王”。美国、日本、欧洲等研究表明,蓝莓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特别是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的功效,经常食用蓝莓制品能够增强视力,防止眼球疲劳。

 

  人工驯化培植蓝莓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但其市场前景广阔。据中国蓝莓协会2014年年会的报告数据,美国年人均消费蓝莓1千克,现种植150多万亩,仍需大量进口方能满足消费需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率先进行蓝莓培植研究。截止2014年,全国蓝莓种植不到30万亩,年产量约1万吨,每年进口蓝莓制品约5万吨,预计我国市场消费需求正以50%以上的年速度在增长。

 

  考察项目单位为江西思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示范基地位于南昌市桑海经济开发区。公司的创始人是被誉为“蓝莓王子”的80后大学生夏思进,夏思进本科毕业在从医的过程中,了解到蓝莓的实用价值,并敏锐认识到蓝莓市场潜在而巨大的商业价值,开始专心研究蓝莓种植,逐渐掌握其扦插育苗和栽培技术。2008年,经流转承包土地在桑海经济开发区桥西村建立500亩的示范种植基地,招募农民培训为技术工人,进行规模化种植。

 

  蓝莓作为来自北美的新引进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丰产稳产期长,6年树龄的果园亩产鲜果逾2000斤,成熟时节出售鲜果,开展采摘观光游;市场需求旺盛时,鲜果70~80元/斤,每亩纯利润近5万元;市场需求低迷时,鲜果30~40元/斤,每亩纯利润逾2万元。思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售卖鲜果的同时,着力延伸产业链条。一是进行深加工,研发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建立储藏冷冻库和蓝莓深加工中心,先后开发了蓝莓果汁果酒系列饮品、果干果糕系列休闲食品和保健品等蓝莓制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除了商超线下销售,还在天猫商城网上销售。二是提供苗木供应、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及销售服务。公司通过农户合作和基地加盟等方式,在靖安县、崇仁县等地建立了3000余亩的区域合作种植基地;并形成了“育苗、种植——观光、销售——加工、研发——综合服务”的一体化产业链和全方位的现代农业高效综合开发经营模式。目前,公司年产值约3500万元,其中蓝莓种植年产值近两千万元,带动了上万农民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绿色生猪规模养殖

 

  考察项目单位为萍乡市芦溪县的银河杜仲有限公司、萍乡市湘东区的泰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明鑫农场、九江市德安县高塘镇的德邦牧业有限公司等。项目单位在南昌大学的指导下,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了集绿色生猪养殖、绿色饲料和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清洁能源开发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丘陵山地绿色生猪规模养殖新模式,克服了传统生猪养殖粪便无法就地消化,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且污染环境,引发养殖场与周边农户矛盾等问题;解决了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因生物能源原料短缺而发展受限,以及沼池沼液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

 

  一是基于绿色养殖的理念,进行优质生猪规模化养殖,提升产品品质。在当前食品安全不容乐观的形势下,为克服普通生猪养殖的产品品质低、附加值不高,生猪生产时常增产不增效等问题,银河杜仲和泰华牧业等积极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安全放心食品的期盼和需求,生猪饲养全程不使用任何抗生素和添加剂,通过添加杜仲叶粉等中药材或直接喂养菊巨草、紫花苜蓿草等青饲料,提高猪免疫防病能力,解决了传统养殖滥用抗生素影响猪肉安全,提升了产品品质,深受市场欢迎。银河杜仲养殖基地利用杜仲叶饲养的“杜仲猪”,体格健壮少生病,肉质细嫩口感好,经农业部肉及肉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抗生素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指标均已达到绿色食品猪肉标准,“格林米特”牌杜仲猪在全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活体猪绿色食品认证;养殖基地年出栏杜仲猪2万余头,销往南昌、广州、深圳、上海和香港等地,零售价是普通猪肉的3倍多。

 

  二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变废为宝。银河杜仲、泰华牧业和德邦牧业都建设粪污处理系统和大中型沼气工程,以养殖粪尿作为沼气发酵的生物能源原料,对养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猪干粪直接作为农家有机肥。生产的沼气,泰华牧业和德邦牧业通过管道接入周边农户,免费提供清洁生活能源;银河杜仲和泰华牧业还通过气体发电机组,利用沼气发电用于公司生产及生活。其中,泰华牧业年产沼气47.45万立方米、发电65.7万度,在满足公司生产生活需要的情况下,为周边3个村庄百余家农户免费提供清洁能源,可节约燃煤、电费等支出约15万元。沼池产生的沼液沼渣,经多级厌氧净化无害处理,用于灌溉。

 

  三是融合发展一二三产,将养殖与种植、生产与加工销售等相结合,提升竞争力。银河杜仲和泰华牧业的生猪养殖,均采取现代公司化运作,精细化生产线管理,并向产业链两端延伸,集生猪品种改良、繁育、饲养、活体猪出售、生猪屠宰、猪肉加工销售及饲料加工等产业要素于一体。而且,银河杜仲、泰华牧业和德邦牧业都将生猪养殖与种植相结合,沼液经自动喷灌设施直接用于公司的杜仲林、菊巨草等饲料地和周边农户高效经济作物的灌溉施肥,既改良猪场周围山坡地红砂砾土壤,又提升绿色种植效益,为生猪养殖提供绿色饲料。

 

  上述绿色生猪规模养殖模式,践行循环经济理念,改变了传统生猪养殖场场区粪水横流、污染环境、病疫情多发、养殖场与周边村庄农户关系紧张的局面,企业担当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惠及周边百姓,助推自身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银河杜仲利用沼液沼渣灌溉的杜仲林枝叶繁茂,由杜仲开发的产品鹤寿仲茶和杜仲酒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用户满意产品,并荣获第六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打造的“杜仲种植――杜仲饲料加工――杜仲生猪养殖――杜仲猪肉加工销售——杜仲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抗市场风险能力强,效益好,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利税超5千万元,而且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周围农户致富增收。

 

  3.生态庭院式特色种植

 

  考察项目单位为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农户李俊云的生态庭院。老李2008年从浙江引进优良笋用竹种——雷公竹,植于自家承包经营的10亩后山。充分利用农家资源,施用自家水田的稻草、稻谷壳、油菜籽壳等农作物秸秆果壳,直接覆盖根部。既增温又是天然有机肥,再辅以家畜家禽粪便,精细管理,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态庭院式的特色种植。与普通毛竹相比,雷公竹出笋时间和上市时间均早半月以上,年出笋期长约2月,产量高,稳产期长,而且食用无涩麻感,口感清脆,味道鲜美,市场需求旺盛,江浙沿海一带日常销售每斤20元左右,春节等节日期间达40元/斤。老李的10亩山地雷公竹林,年产笋约25000斤,在萍乡本地销售,年均售价每斤10元左右,年均收入约25万元;不仅盖了约400平米、装修精美的三层别墅洋楼,买了小轿车,还为子女在城区买了房。

 

   二、现代生态农业项目考察启示

 

  考察单位在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创新和成功实践,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下的江西农业,如何继续强化基础地位、持续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1.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与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广。考察的部分市县农业项目,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基于系统思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在流转承包的丘陵荒山上,因地制宜,设计并建立了养殖与种植、种养业与第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生态系统工程,协调解决了农业发展与环境承载、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上的两个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我省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应把握当前加快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大力推广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变农业大省为农业强省。

 

  2.土地流转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应稳步推进。考察项目所用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向集体或农户租用等形式流转取得,或农户家庭承办经营,使耕地山地集中连片得以综合开发利用,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了农民土地收益渠道,增加了农民就近务工机会和工资性收入,提高了农业效益,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发展。当前,我省土地流转平稳健康,有序推进。应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健全服务体系,加强管理监督,坚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稳步推进土地流转。

 

  3.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增强现代生态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应加快发展。传统农业直接向市场出售初级农产品,尤其是生猪养殖和不耐储存的水果种植,生产周期长,对市场供求关系调整的反应滞后,且惜售产品的成本高、有时甚至不增值,养殖场和农户通常即收即售。因此,生产受市场价格震荡影响常呈周期性波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考察的思科农业和银河杜仲,分别延长了高效蓝莓种植和绿色生猪养殖的产业链,扩大到全产业全要素,由传统的单一的初级农产品即收即售,到产品冷藏及农产品开发、加工、销售,并提供技术服务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保持了生产稳定、产品高效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我省毗邻东南沿海等农副产品主要消费区,为加快我省现代生态农业的崛起,除了继续打响并维护好江西“绿色”农产品品牌外,应加快延伸产业链,增强鲜活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持续稳定增效。

 

  4.科技创新对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驱动作用明显,应注重“产、学、研、用”的密切合作。现代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知识密集型、生产绿色化的现代农业,需要专业人员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协调良好的生态系统工程,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并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思科农业在南京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专家的合作指导下,成功进行蓝莓的品种筛选、育苗、栽培和田间管理、产品开发和加工等;银河杜仲和泰华牧业等与南昌大学合作,建立绿色生猪规模养殖生态循环新模式,获得了良好效益。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和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提高农业竞争力,在资源环境硬约束趋紧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新突破,应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合作,为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增添创新驱动的“引擎”。

 

   三、对柑橘黄龙病灾区转型发展的思考

 

  寻乌等柑橘病灾区,如何在防控防治黄龙病病害和保留柑橘产业优质产区的同时,促进转型发展,保持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四点建议,供参考。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寻乌毗邻闽粤赣三省,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受历史条件、基础设施、自然禀赋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长期以来,当地产业单一化状况明显,以稀土为代表的矿产资源开发和以柑橘为代表的果业种植为主。多年来,为发展经济,积极实施“山上再造”和“兴果富民”战略,推动果业发展;为追求经济利益,农户倾力开发果园,一些地方甚至毁林种果。山林山地过度开发,造成了丘陵间、耕地间的天然屏障——自然植被的损毁和自然生态链的缺失,柑桔木虱在暖冬快速繁殖,并携带病菌肆意扩散。粗放式果园管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了土壤和水环境,对当地饮水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的粗放式经营发展模式,难以永续。尤其是地处东江源头特殊区域的寻乌,应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努力走提质增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集约经营发展道路。

 

  2.鼓励扶持示范引领,引进发展优质高效“替代品”,推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寻乌柑橘经当地多年培育和发展才有“蜜桔之乡”的美誉,饱含30多年的辛劳付出,政府和村民对其情感深厚。面对黄龙病的灾难性侵害,当地积极进行病害防控防治、组织人员清除病树。在始终坚持保护好东江源头水的前提下,应超前规划,充分发挥邻近闽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和山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与本地相适应的优质高效的“替代品”。并注重政府服务引导,避免行政手段干预,为清树毁园的果农主动提供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技术支持,扶持示范农户引领发展,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收增效。

 

  3.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诸多原因,寻乌种植养殖业品种不多,茶叶、油茶、毛竹、花生、甜玉米等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小,农业结构单一;果业以出售鲜果等初级农产品为主,产业配套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受政策变动和市场行情影响大,农业大而不强。为提升当地农业效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发展可接替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拓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把握赣南苏区振兴和中央国家机关对口帮扶的战略机遇,争取更多更大支持,加大县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鼓励引导,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壮大农村经济。

 

  4.建立协同创新联盟,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在生产的全要素和全过程起关键作用,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显著,寻乌柑橘产业转型发展更需科技创新的支撑。应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引进创新和转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联盟协作,加快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应用,推进协同创新,尤其是争取在产业转型规划、品种改良筛选、资源循环利用、信息技术服务、经营管理模式、产业拓宽延伸、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下大力气跟踪循环经济新技术和生态农业新发展,建立相应的信息技术服务和宣传平台,助推“产、学、研、用”合作蓬勃发展,走出一条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路。

                                                                                                        撰稿:彭道宾、许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