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不如生女”戳中现实痛楚

19.05.2015  21:58

  在传统观念里,更多的中国家庭想生儿子。不过,5月16日,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的2015第二届香樟经济学论坛上,有专家介绍,在过去几年内,通过对国内10个地级市的4309个家庭采样调查后发现: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现代快报》5月17日)

  中国社会“男尊女卑”了千百年之后,传统观念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能佐证这一点的不仅仅是学术调查,更有某门户网站的调查:在“生男好还是生女好”这一问题上,63.2%的受调查网友认同“生女孩幸福感更高”的结论,26%的人“说不清”,只有10%的人认为“生男孩更幸福”;只有25.7%的网友还能选择“愿意生男孩”,有49.7%的网友选择“是因为房价高不敢生男孩”。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生活观念、消费观念以及家庭伦理观念的巨大变化。拿生男生女这件事来讲,前些年农村的墙上写满“生男生女都一样”之类的标语,这早已变得缺少说服力。如果有选择的可能,恐怕更多家庭将选择一个幸福指数高、生活压力小的选项——生女娃。

  就给子女买房这一话题来说,坊间有这样一个通俗比喻:生男是“建设银行”,生女是“招商银行”,意即生了男孩,将来要为他买房子、结婚准备钱;如果本地房价高,则意味着生了男孩很可能要让家庭背负上更大的经济压力。生了女孩,则可能会有所不同,父母一般不用为女孩买房;陪嫁时一般会选择送车,顶多送个装修费,而车和装修的成本则相对较低,甚至还有弹性。

  除了买房、结婚的成本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不可回避——结婚之后,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一般高于男性。因此,这也基本导致了这种现象:就孝顺度而言,女婿的表现往往比媳妇好;如果同处一个屋檐下,则与岳父岳母居住时往往比与公公婆婆居住时更加和谐。

  从传统的“男尊女卑”,到现在的“生女幸福指数高”,“男女平等”这个宏大命题遭遇了某种程度的“矫枉过正”。表面上看,这是很多家庭对于生活痛楚的反思所致,但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三十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实施以来,有两项指标或两项任务完全超出了各方预期与控制范围:一是,我国的房价尤其一些大城市或一线城市的房价,已远远超出民众心理承受范围;二是,在计划生育实施过程中,在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左右下,我国男女性别比开始失调,导致女性的“身价”越来越高。

  世世代代追求的“男女平等”,在绝对意义上可能很难实现。然而,也不该出现“生女比生男更幸福”的命题。在房价高企的语境下,在“剩男”将比“剩女”多出数千万的语境下,“生男生女一个样”的口号恐怕显得有些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