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不必渲染“女大学生遇害”事件
近日,多地上报4宗女孩失踪案例,其中1人确认遇害。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学生林方冠失联40余天;四川女孩赴西安见干爹失联20天;8月29日上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21岁女孩王金芳从家中出门办事,随后失联,其已确认遇害;8月27日,16岁的湖南常德少女陈红秀随父母到长沙打工,被一辆出租车带走。(8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看似密集的女孩失联事件,让不少女大学生陷入莫名的恐慌氛围之中。微博话题“少女的黑色八月”,甚至登上了热门话题排行榜。报道中凶手的作案手段,例如“抛尸水中”“囚禁性奴”,令人毛骨悚然。因此,不少女孩看到这类新闻后,总担心哪天自己也可能“遭此毒手”,从而对陌生的外部事物产生强烈的恐惧和排斥感。
恐慌源于对自身安全的不确定性,也是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正常反应。连番轰炸的女大学生遇害消息出现后,可想而知,很多女性恐怕都不敢再坐黑车,搭乘出租车的也将大大减少;为了保护自己,不与陌生人搭话,在淘宝网上购买“防狼喷雾”“防狼棒”,不独自逛街,也可能成为女孩生活中的常态。毕竟,应对外界的恐惧感侵袭,女性只能增加武力的抵御或反抗能力,而不像男性那样具备天生的体力优势。
其实,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危险。想想看,现实生活中,可能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说过类似的惨案,更不用提亲身经历——新闻报道中的其实只是小概率事件。如今这种莫名的危险氛围,不过是一些舆论制造的一颗烟雾弹。这颗烟雾弹一边塑造社会对女大学生的潜在危害,一边利用人们对这类暧昧与罪恶事件的兴趣,来博取眼球和注意力。
倒不是说近日的女大学生遇害消息是假,但女大学生被害的社会问题,显然没有严重到如此夸张的地步。这就好比出门开车,虽然车祸时有所闻,但毕竟也是小概率事件,只要遵守交通规则并保持小心谨慎,就能尽可能地避免人为灾祸。如果每天出门提心吊胆,不敢乘车,那么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会被打乱。
不过,这也不意味着可以大胆放心,不少女孩轻信陌生人,才会身陷险境。与网友见面被劫杀、坐黑车被囚禁,大都是忘记要与危险保持距离——有些女性穿着打扮过于暴露,遇到危险时没有自救的经验和应急的头脑,都给危险埋下了隐患。
因此,告诉女生们提高警惕,学习防身、应急措施,才是媒体报道事实之外,更值得做的事。由此拓展开来,地震、地铁爆炸、公交自燃等威胁生命的意外,也需要公众学会如何应对,自我防护的实际演练和理论知识起到极大作用,这也是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和年纪都急缺的公共教育。
一个强大而又细腻的“女汉子”,不必被众多新闻报道的烟雾弹所迷惑。毕竟,恐惧不是护身符,只有更丰富的防身技巧和灵敏的安全意识,才能保护自己。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