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岩松专访看新闻如何赢得尊重

13.10.2015  20:10

  新闻是什么?它可以是一个饭碗,也可以是种生活,也可以是一种命运。

  近日,有两位新闻从业者成为新闻人物。一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经是记者的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一位是人们熟悉的白岩松。昨天,新京报刊登了对白岩松的专访《我为什么还没从央视走?》,话题是上个月白岩松在他的新书《白说》发布会上演讲的延续——还是没有离开媒体人的生存现状。记者问白岩松:认为媒体人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白岩松从新闻人的角度出发回答了这个问题。在白岩松的感受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经历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走到哪说我们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马上看到周围的眼神不一样了。那时候的尊重让我觉得就算不给我钱我都干,现在我觉得最缺的就是尊重了。

  不给钱也干,是一个理想主义宣言。如果新闻人值得尊重,那是因为新闻的使命值得尊重。白岩松还在坚持“守土有责”,所守护的是新闻的生命:真实。追求公平正义,从追求真实开始。说到底,并不存在着一种独立于人的视野之外的、纯“客观”的真实,真实既确定又多面,又与权力、利益、道德相互关涉——现实中,真实、真相往往是一些人的命运;对真实、真相的追求中融入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是新闻这个行当(当然不仅是新闻)值得干的主要原因。

  白岩松对“守土有责”的理解是:“偶尔有机会,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更多的时候,得像守夜人那样,努力让世界不变得更坏。”这话听起来有点悲观,再读又有点乐观,里面应该有他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不知道这个观察是否包括芮成钢。

  一些新闻人变成大大小小的芮成钢,挫伤、打击了公众对新闻人的信任、信心——如果事情仅仅如此就简单了,只要新闻人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问题不就解决了?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不是怕你没有职业操守,而是怕你坚持职业操守,怕你探究、揭露真相;这样,你即使不做芮成钢,你也很难有所作为。

  有些时候,你要承担社会对真实、真相的需求,你会活得很艰难;你需要巨大的道德勇气和使命感才能坚持。这个道德勇气和使命感不是一个机构、一个行业能够给予你的;具有这种道德勇气的,不仅仅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就够了——命运对他要残酷得多:他或她必须是一个殉道者,失去正常的生活,走向无数人,走进无数人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命运,把他们的命运变成自己的命运,把自己变成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