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屋檐下的市政府
新华社南昌2月16日电题:百姓屋檐下的市政府
新华社记者赖星、陈春园
自2014年7月起,江西省高安市79个市直单位和职能部门相继搬入“大观苑”农民安置小区,成为失地农民的租客。阻隔官民的高墙被打开,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很有两把刷子”
“一旦烂尾,这是要把我们扔进死城啊。”承包了近20亩农田的“钉子户”欧阳息珠听说政府要征地,立马急了,多次把上门做工作的干部挡在门外。
2013年以来,高安市举全市之力打造瑞阳新区,按照规划,新区征收涉及连绵、赤溪、豪溪村、文昌4个行政村的房屋。
安置小区地处偏僻、生活不便、生计没有着落……村民们顾虑重重。
为消除群众顾虑,高安市政府向村民承诺,把四套班子和职能部门全部搬到拆迁村安置小区办公,并免费培训村民,解决就业。这一举措后来被村民们评价为“很有两把刷子”。
高安市委、市政府的这“两把刷子”很快见效。一年内,瑞阳新区征迁工作顺利完成,村民于2013年底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区楼房,没有出现一次强拆。
67岁的林文宗和老伴住在19栋,这是一套精装修的三居室,楼下便是机关食堂楼。“我睡在床上总琢磨,哪来这么好的事呢?”
初来乍到
2014年10月,在村民的眼皮底下,2100多名公务员开始了工作的“新常态”。
新办公楼没有围墙,机关里的人们一度失去了神秘感带来的心理依傍。为此,高安市专设了一个15人的派出所,并准备了多套群众上访闹事应急预案。
而在村民们看来,强势的政府入驻弱势的农民安置小区,“这些当官的怕个啥?”
事实证明,双方的担心都是多余。几个月过去了,不仅预案一个也没用上,信访批次和人次还大幅下降。
为保障就业,机关单位向村民提供了200余个保洁员、保安等公益性岗位。
成功“打入”机关内部后,一些村民便发现,这些高素质的公务员有时也会犯错。
51岁的保安高扬春穷了一辈子,他习惯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看到哪个办公室下班没关灯,第二天,他准会找个时机提醒当事人。
“这些节电节水的小事,过去领导如果不说,没人会说。”瑞阳新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何劲松得知官员因为浪费水电一事被村民们议论,自己也着实红了脸。
很多人都能感觉到,“大观苑”里干部们的工作作风悄然在变。
“以前在高墙大院里上班,与群众的距离很远,现就在村民眼皮底下工作,大家的言谈举止都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有了改变。”在高安市政协工作的陈雪熔说,干群之间的这种互动远比过去那种会议和文件中强调的效果要好。
时间久了,“大观苑”的村民们多少都能讲出一些关于官员们的轶事。比如:市委书记不够时髦,像个民工;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小刘最近处了个女朋友;市委办秘书小陈够拼的,经常晚上九、十点才下班……
几个月前,连锦村村民陈水长老母亲去世,因为村里的祠堂拆了,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政府机关食堂申请开3天的“流水席”。“没想到人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一点也不忌讳。”
夏天,看到有的干部中午没地方休息,村民拿出自家房门钥匙请他们去午睡;房东大娘带着自家种的红薯、花生上办公室探望;小伙子们周末加班,房东会为他们多煮一碗面、多做一碗饭……
“在与村民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大观苑’社区的一份子。”城建局办公室办事员卢玉是“90后”,她说,搬到这里办公后,村民们的举动让大家暖心。
市委办秘书陈强刚加入公务员队伍。他说,有七、八位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在村民家租房住。村民经常上门咨询计生、国土等方面的问题。“越接触群众就越能理解群众,我们干工作也更有底气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