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回收利用 走出生态循环致富路
临近元旦,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的大球盖菇种植基地一派繁忙,社员们将一筐筐新鲜菌菇装车,准备运往外地销售。水稻收割后,该镇就地在大田里铺满秸秆放入菌种,再覆上地膜,12月初就长出第一批鲜菇,采收期可持续4个多月。在我省,将秸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产业,曾经不起眼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村民的致富之宝。
秸秆种菇增加农户收入
我省耕地面积4600多万亩,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往年,农民丰收后,秸秆要么付之一炬,污染大气环境;要么随便堆放在路边、屋后,影响乡村文明建设。
“以稻草为主要原料,采用稻菇轮作模式种植大球盖菇,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加农户收入。”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负责人魏云辉介绍,这些秸秆含水量长期保持在80%以上,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会逐渐腐烂,产生的有机质为蘑菇生长提供大量养分。同时,为食用菌的生长创造湿润、氧气充足的良好环境,两者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
在永丰县潭城乡大球盖菇种植基地,红红的大球盖菇星星点点从裸露的畦床上探出头,工人们正在采摘鲜菇。
该乡负责人介绍,该镇利用冬闲田,发展大球盖菇500亩。每种一亩大球盖菇,可化解4吨稻草,相当于处理10余亩稻田秸秆。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生产主要以稻草等秸秆为原材料,因为就地取材不用花钱,按亩产鲜菇1500公斤算,每亩产值在1.5万元以上,纯利润在1.1万元左右。光原材料秸秆的费用,该基地一年就能节省20万元。
目前,全省有利用秸秆生产菌菇企业30多家,年利用稻草等秸秆16.5万吨,消纳25万亩秸秆。
引领农业生态循环新模式
在我省,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引领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悄然兴起。
冬闲季节,吉水县水南镇辉伟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驾驶着自动投料机,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牛棚的食槽里。这个合作社养了260多头牛,将秸秆作为牛饲料,每年可节省养殖成本30多万元。
在新干县大洋洲镇,一台台秸秆打捆机在田间作业,稻草被机器吸进去压缩,一个长方形的稻草捆从机器后部滚出。该县青铜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习志飞说,一台机器一天作业面积100亩,一亩田有30多个稻草捆。仅此一项,一台机器年收入6万元。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该县实施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其中秸秆粉碎还田每亩补贴60元,打捆离田每吨补贴300元。
不仅如此,秸秆回收利用还在其他用途得到体现。南城县是养鸡大县,一年消耗鸡蛋托盘几百万个。当地将目光盯向生产一次性秸秆托盘,让水稻秸秆变身为环保托盘。弃用后,秸秆托盘可自然风化,降解为有机肥料,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开辟了新渠道。
秸秆产业衍生收储经纪人
随着人们对秸秆回收愈发重视,近些年,一个全新的职业出现在田间地头,那就是“秸秆经纪人”。
南昌市新建区通过科学设置秸秆收储中心以及增加秸秆利用设施设备,吸引不少农民深入田间地头收储秸秆,大大解决了秸秆收集人工成本高、利用率低的难题。
“有卖秸秆的吗?”晚稻收割后,石埠镇秸秆经纪人老熊开着农用车走村串户吆喝着。通过收购秸秆,老熊每年可增收2万元。
事实上,实现秸秆华丽变身的远不止这些。近年来,我省积极培育秸秆能源利用产业,全省建成投产生物质发电厂10余家,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解决了小型燃煤锅炉被禁用后南方稻谷烘干锅炉的燃料问题。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