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出后劲
“企业出口邻国的货物,受账期等因素影响,有200多万美元货款未收到。”宜春鑫田车业负责人心急如焚。
“可把货款转为跨境人民币结算;如遇资金周转难题,还可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担保融资。”经宜春市商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宜春中心支行工作人员上门指导,鑫田车业与邻国客户沟通,货款按账期如期回收,保持正常出口。
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宜春部分外贸企业面临新客户新订单开发困难、物流运输不畅影响订单交付等诸多问题。
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宜春如何破题?
稳外贸,就是稳住开放大格局。宜春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外资外贸企业服务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12条稳外贸举措帮助外贸企业保订单、保履约、保市场。
开放提升,引强攻坚。宜春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导向,“引”“转”“培”齐发力,壮大外贸市场主体,夯实出口产业基础。该市以产业招商大会战为抓手,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机制作用,一季度引进投资55亿元的盛威国际集团项目、35亿元的华盛药业项目等22个生产型进出口企业项目。
全球疫情蔓延,国际物流不畅,海外需求和外贸订单却有增无减。危中有机,可宜春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动力不足。经调研发现,一些本土企业没有出口打算,或不知道如何出口;还有一些企业出口依赖外贸公司,没有自己的海外客户和定价权,利润空间有限。
如何拓宽企业的国际视野,实现降本增效?宜春在“转”字上下功夫,鼓励企业转向出口,引导在外地出口的企业转回本地自营出口。
宜春建立全市“两转”工作重点企业名单,完善“一个重点企业、一张问题清单、一套工作方案、一支帮扶队伍”的工作调度和推进机制,重点推动科陆储能、苏强格液压、天孚科技等22家企业转回本地自营出口,预计今年可转回本地自营出口额超1.5亿美元。
稳外贸,优结构,宜春在“培”上持续发力。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组织全市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国际贸易交易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加大RCEP的宣传、推广和运用,助力企业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国际市场。1至2月,全市实现进出口60.27亿元,同比增长45.2%。
宜春是全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上高、宜丰是省级重点承接基地。该市充分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樟树市金属家具)、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上高县鞋产业、万载县烟花爆竹、宜丰县竹产业)等基地平台对外贸的支撑作用,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推进外贸转型升级。日前,全省首个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试点在上高裕盛落地。
培育新兴业态,增强发展后劲。宜春积极拓展二手车出口,重点推进二手车出口线上服务平台、二手车出口交易中心、二手车出口整备中心和海外展示交易维修中心等“一平台三中心”建设,不断健全服务体系,二手车出口从非洲拓展到中亚、东南亚等市场。一季度,宜春二手车出口数量接近去年全年总量,出口金额是去年的2.51倍。
“数字赋能、宜品出海”,跨境电商风生水起。宜春以申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全方位培育跨境电商人才、企业、园区,加大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跨境电商与本地产业的融合发展。该市加大贸易数字化宣传推介力度,引导大件商品用好贸易数字化与跨境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跨境贸易。
聚合力,稳外贸。宜春建立市级对外贸易会商协调工作机制,形成商务、发改、税务、外汇、海关等部门服务外贸企业发展的工作合力,畅通企业困难问题解决渠道。市商务局局长涂婷婷告诉记者,正在开展的“访百家外资外贸企业一线纾困解难”活动,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多个。
受疫情影响,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司机无法进入工厂,影响出口货物及时交付。宜春通过人员闭环管理,帮助上高裕盛解决了4个货柜约55万美元出口产品往上海港运输,帮助赣锋锂业解决了4月份急需交付的20吨出口产品往上海港运输事宜。目前,宜春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增长态势强劲,有力助推全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报记者邹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