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民”不简单——江西宜春一位“职业农民”的创业路

26.08.2015  11:15

  新华社南昌8月26日电题:这个“农民”不简单——江西宜春一位“职业农民”的创业路

  新华社记者邬慧颖

  都说种田苦,他带着上百位庄稼汉在田间地头干得有声有色;都说种田累,他用科技让农活变轻松……今年34岁的雷应国在10多年间,走出一条“职业农民”创业路。

  1999年夏,从江西宜春某技校毕业的雷应国分配进入地方供销社,正遇供销社因经营困难改制,雷应国还没上班便下岗待业了。

  “不能在家坐吃山空。”2000年,雷应国拿着3200元下岗费和家里凑来的1万多元,在老家江西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开了间农资店,在当地乡镇第一个推出农资送货上门服务。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推出,农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雷应国抓住发展机会搞规模种田,开始了职业农民之路。

  2004年下半年,他尝试投入近3万元在当地租种260亩农田,聘请20多位村民参与管理。可是,却遭遇“当头一棒”,2005年,丰城市遭遇爆发性稻飞虱,雷应国的水稻大面积减产,当年就亏了5000多元。

  靠着一股子韧劲,雷应国咬牙坚持了下来。“亏钱长教训,知道问题出在哪,心里就有底。”雷应国认准大方向,逆势而为,2006年把种植面积扩至820亩,并请来众多专家到现场指导。

  度过创业难关,惟有内心坚守。每逢夏粮、秋粮收割时,雷应国便孤身日夜守候在田边,守护着一年辛劳的果实。“帮工们下工后,我就一个人睡在谷子垛边。”雷应国说,他很感谢当时的坚持也执着。

  天道酬勤,从来没种过地的雷应国,种出的水稻一季亩产达到450公斤,和当地农户的单产量持平。

  雷应国的创业,不仅靠着坚守,更得益于创新。

  创业中,雷应国开启了新的“合作模式”。2007年下半年,雷应国与几位种粮大户合作成立了佳和合作社,60户村民自愿加入,农田总面积达4000多亩。

  “选择种田,就不能甘于平庸,要做懂科技的职业农民。”雷应国认为,规模农业必须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2007年,他购买了当地乡镇第一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2008年,引进了推动式喷药机和滑翔式喷药机;2010年,用上了无人机喷药机;2011年底,1300平方米的粮仓竣工并投入使用;2013年,购入16万元的自轴式高速喷药机……一项项科技设备投入使用,让种田变得轻松。合作社社员甘俊说:“原来每亩劳动力至少要5个人工,如今已减至3个。

  科技种粮换来了丰收的喜悦。2011年,佳和合作社种植的700多亩机插田比传统式插秧田亩均增收5%以上。如今,佳和专业合作社已有108户成员,农田种植面积达1万7千多亩。

  回想起15年的创业路程,雷应国感慨良多。他说:“敢于创业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守住心中的那份坚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