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繁冗思维”才能破除处长“把关”国务院
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总理说。(4月16日,中国政府网)
好政策国务院通过了处长还要“把关”,这个冷笑话之所以会真实上演,是源于处长们多年养成的“繁冗思维”,在此思维模式下,凡事都得我说了算,都得按“规矩”慢慢“按部就班”办。在如此惯性思维之下,国务院常务会通过的政策被“稍不留神”的“卡了壳”实属“情理之中”。
可要知道,这些政策无一不是经过中央和各部门长时间研究,且经过详细测算的,没有这些保障国务院常务会议也不会讨论确定,按说已是基本成型的铁定事项。但即便如此,也遭遇了“把关”。那么,其他的申请事项又会如何呢?不用想就能推测,其“待遇”只会更差。
正是有了“繁冗思维”,才使“中梗阻式”的各类把关大行其道,进而导致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繁冗思维”归根结底就是居于要害部门的官员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官本位思想仍未破除,仍抱着“县官不如现管”,奉行凡我经手必须得由我说了算的执政信条。可以大胆推测,有此“繁冗思维”的不只是敢“把关”国务院的处长们,各级部门都不乏其人。
假如,这种我说了算的劲头出于公心,是真心实意为科学推动工作而“把”,也无可厚非,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那些凡属该办还拖着不办的事,鲜有出于对工作的坚守。否则,也不会“习惯”到“把关”国务院,也不会“中央研究了一年多,拿出政策,结果各种手续再走上一年。”
“心病当用心药医”,要治疗文件工作繁冗、拖沓这一“顽疾”,当破除固有思维模式入手,必须得让每位党员干部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当为何用,为谁所用。具体来说,就是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得成为“四有”的践行者,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也唯有如此,政府加快职能转变,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的“自我革命”才能深入,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满意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