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22.09.2015  11:58

          习近平主席访美前夕在北京会见美方人士时明确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这实际上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结果。中国经济仍然拥有巨大的潜能、回旋余地、内在韧性,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

  投资界有句名言,当大家最担心的时候,往往是准备出手的时候。在国际市场在深度关切中国股市的震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之时,其实也正是该认清形势、树立信心、抢占先机的时候。如何理解中国的经济形势,如何认清中国经济转型的效果,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无疑是最好的诠释。而这一答案既有数据支撑,也有实践演绎,还有百姓感受。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最大的份额。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26%,同期,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13%。而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居于前列。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大幅增加,去年超过1亿人次,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出国既“游”且“购”,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即使在经济增速放缓的东北地区,乡村游、农家乐人满为患,特色餐饮、大众餐馆里人头攒动;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机场熙熙攘攘……

  的确,中国经济的增速在放缓,但看到这些现象,能不承认中国仍然有着一个繁荣的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购买力?能不承认中国正在追求一个有速度但更有质量、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发展吗?

  面向未来,改革、创新、开放,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

  中国的改革犹如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徐徐展开,引人入胜。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已召开16次会议,议题涉及经济、司法、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审议通过了不少重要文件。近日公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等广受关注,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也即将发布。不断深入的简政放权,更是使得政府的“服务成本”越来越低,为市场松了绑、活了血。

  中国的创新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立足市场靠什么?一靠价格,二靠独创性。当中国制造及服务的价格优势渐弱,创新成为立足市场之本。习近平主席即将开始的美国之行举世瞩目,而其带上的中国企业家也同样成为关注的焦点。创新,正是这些企业家成为翘楚的主因。如马云对互联网平台的创新运用,如马化腾对微信等产品的不断开发,如海尔新品的不断问世等。

  中国的开放犹如一道敞开的“大门”,互利互惠融入全球。中国改革的历程也正是开放的历程,在开放中,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外资流入国,也成为了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一方。建设“一带一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就是要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开放,就是要重塑有利于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产业链。

  审时度势,读懂中国。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不确定性中,在中国经济换挡减速之际,能够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三驾马车”中寻找机遇,先行半步布局的智者,无疑将更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引领者。(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萃 华)